"百叠青山江一缕":青山连绵层层叠叠,闽江如一线弯弯曲曲,
# 江一缕:江水宛若一条线。这是作者登阁远望的感觉。江:指闽江。,百叠青山:形容青山层叠,连绵不断。叠:一作迭。
"十里人家":在十里人家处,
"路绕南台去":有路绕着南台山而去。
# 南台:即南台山,一名钓台山,在福州城南,面临闽江。,绕:环绕。
"榕叶满川飞白鹭":黄昏见榕叶浮满闽江,上空飞着白鹭,
# 白鹭:一种栖息于沼泽、捕食鱼虾的水鸟。,川:此指闽江。,榕叶:榕树叶。
"疏帘半卷黄昏雨":半卷的窗帘稀疏,窗外是濛濛细雨。
# 疏帘:窗帘。
"楼阁峥嵘天尺五":横山阁高耸离天一尺五,
# 天尺五:章谓离天只有一尺五。,峥嵘:形容高峻。
"荷芰风清":荷芰飘香,凉风习习,
# 荷芰:荷花和菱角。
"习习消袢暑":一身闷热全消除。
# 袢暑:闷热。,习习:形容微风轻吹。
"老子人间无著处":我在人间没有安身处,
# 著处:没有安身之处。,老子:老人自称。如同说“老夫”。
"一尊来作横山主":提着酒壶来作横山主。
# 横山主:横山阁主人。,尊:酒器。尊,同“樽”。
南宋文学家
李弥逊(1085?~1153),南宋文学家。字似之,号筠溪居士、筠溪翁、普现居士等,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进士,曾任户部侍郎等职。他主张抗金,反对与金议和,为秦桧所排斥,晚年归隐连江西山。其诗命意造句皆新鲜精巧。其词则风格豪放,多抒乱世之感慨,亦有婉秀之作。主要作品有《水调歌头·横山阁对月》《春日即事》。著有《筠溪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写景抒怀词。描绘了作者退隐连江后在横山阁上所见的青山、江景、白鹭、雨帘等景色,以及楼阁纳凉、饮酒自适的所感,表达了寄情山水与壮志难酬的复杂心境。
2. 写作手法
夸张:“楼阁峥嵘天尺五”运用夸张手法,极言横山阁高耸入云,仿佛距离天空仅有一尺五寸。通过夸大楼阁的高度,生动凸显其巍峨雄伟之态,强化了楼阁在作者心中的壮观印象,也表达出作者对其的赞叹之情。铺垫:上片对福州山水、黄昏景致的细致描绘,“榕叶满川飞白鹭。疏帘半卷黄昏雨”,展现出山水之美、环境之宜人,为下片写作者在横山阁上生发“一尊来作横山主”的归隐感慨做铺垫,使情感抒发自然合理。化用:“疏帘半卷黄昏雨”化用王勃《滕王阁》中“珠帘暮卷西山雨”的诗意,将前人佳句融入自身创作,赋予新的意境,描绘出南方夏日黄昏,家家疏帘半卷、细雨飘飞的独特画面,增添了词作的文化底蕴。动静结合:“榕叶满川飞白鹭”中,飘落的榕叶、飞翔的白鹭是动态描写,展现出生命的活力;“疏帘半卷黄昏雨”里,半卷的疏帘、细密的雨丝是静态刻画,营造出静谧氛围。动静交织,让画面富有层次感与节奏感。远近结合:上片先以“百叠青山江一缕。十里人家,路绕南台去”描绘青山、江水、长街的远景,展现福州地域的宏大开阔;再以“榕叶满川飞白鹭。疏帘半卷黄昏雨”刻画榕叶、白鹭、疏帘等近景,细腻呈现江边人家的黄昏景致。远近景相互映衬,层次丰富地展现了当地风光。借景抒情:全词通过描绘青山、江水、榕叶、白鹭、楼阁、荷芰等诸多景物,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与赞美融入其中。结尾“老子人间无著处,一尊来作横山主”,借山水之景抒发自己因遭排挤而退隐,壮志难酬的愤懑,使情与景自然交融,意蕴深厚。侧面描写:结尾“老子人间无著处,一尊来作横山主”看似是作者要寄情山水、享受阁上之乐的宣言,实则从侧面揭露社会现实。以自身偌大天地却无安身之所,只能栖身小小横山阁的反差,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朝政的腐败,不直接批判却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首三句以雄浑笔触,从宏观角度铺展福州地域风貌。“百叠青山江一缕”,用“百叠”极言山峦连绵起伏、层峦叠嶂之态,“江一缕”则生动勾勒出闽江蜿蜒东流、细若丝带的形貌,山水相互映衬,尽显山川雄浑壮丽之姿;“十里人家,路绕南台去”,进一步描绘南山台十里长街,屋舍鳞次栉比,道路逶迤曲折,人潮熙来攘往,在壮阔山河间增添了一抹人间烟火气,清幽淡雅与雄浑壮阔交融,绘就一幅极具层次感的地域画卷。“榕叶满川飞白鹭。疏帘半卷黄昏雨”两句,视角由远及近聚焦细微景致。暮色四合、细雨纷飞之际,榕叶纷纷飘落,铺满江面,白鹭身姿轻盈,于江面翩然飞舞,一动一静间,不仅凸显出福州当地植被与禽鸟特色,更为画面注入蓬勃生机。继而,作者将目光投向沿岸人家,只见黄昏细雨中,家家户户疏帘半卷,既巧妙化用王勃《滕王阁》“珠帘暮卷西山雨”的诗意,从动态的自然景观过渡到静谧的人居场景,又细腻呈现出南方多雨气候下,人们对朦胧雨景的独特感受与生活意趣。下片将笔触转向词作核心——横山阁。“楼阁峥嵘天尺五”以夸张手法,极言楼阁巍峨耸立,仿佛直插云霄,距离天际仅有一尺五寸,生动渲染出楼阁的高峻峥嵘,赞叹之情溢于言表。“荷芰风清,习习消袢暑”则从触觉与嗅觉出发,描绘阁上清风拂面,裹挟着菱荷的幽幽清香,徐徐驱散夏日的燥热烦闷,令人心旷神怡。作者将近景的楼阁、随风摇曳的荷菱,远景的山川,动态的清风、飞舞的白鹭,静态的人家、飘落的榕叶等诸多元素,巧妙编织融合,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出此地山水灵秀之美、楼阁高耸之奇、环境宜人之妙。词末“老子人间无著处,一尊来作横山主”,作者以“老子”自称,表面看似旷达洒脱,欲抛开尘世纷扰,在此处寄情山水、饮酒作乐,做横山阁的主人;实则饱含着深沉的悲愤与无奈。他空有一腔热爱山河的赤诚与高远的政治抱负,却因耿介刚直的性格,屡遭奸佞排斥,被迫退隐。偌大的天地,竟无他的容身之所,只能在这横山阁寻得一方栖身之地,这既是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喟叹,更从侧面有力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腐朽与朝政的昏庸腐败,言辞间虽似不经意,却蕴含着厚重深沉的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作者通过描绘横山阁上所见的优美景物,以景衬阁,展现出横山阁的独特魅力,最终落笔于“一尊来作横山主”,借此抒发“老子人间无着处”的愤懑之情。诗文中景与情相互交融,以景托情使情感自然生发,同时将个人身世之感与景物巧妙关联,深刻揭示作品主题。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是该作品的显著特色,也体现出作者在构思方面的深厚功力。
下一篇:宋·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再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