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n
cūn
wǎn
zhào

朝代:宋作者:徐照浏览量:3
shī
rào
mài
xiǎo
chuán
héng
chái
mén
wài
chū
mén
lǎo
huàn
quǎn
shōu
liǎn
suō
tóu
shài
mài
jiǔ
yòu
qián
guī
lái
zuì
dǎo
shàng
mián
xiǎo
ér
jiū
jiū
wèn
zhǔ
bái
ōu
fēi
huā
yān

译文

渔夫捕鱼后就沿着小溪去卖鱼,小船横靠在柴门外。出门的老妇人召唤着鸡犬回家,渔民则在屋顶晒他们的蓑衣。卖完鱼得到酒和钱之后,渔民醉酒回家躺在地上睡着了。小孩子嘟囔着询问如何煮米做饭,白鸥飞向那芦花掩映的烟雾之中。

逐句剖析

"渔师得鱼绕溪卖":渔夫捕鱼后就沿着小溪去卖鱼,

"小船横系柴门外":小船横靠在柴门外。

"出门老妪唤鸡犬":出门的老妇人召唤着鸡犬回家,

"收敛蓑衣屋头晒":渔民则在屋顶晒他们的蓑衣。

# 收:一作张。

"卖鱼得酒又得钱":卖完鱼得到酒和钱之后,

"归来醉倒地上眠":渔民醉酒回家躺在地上睡着了。

"小儿啾啾问煮米":小孩子嘟囔着询问如何煮米做饭,

"白鸥飞去芦花烟":白鸥飞向那芦花掩映的烟雾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分题得渔村晚照》是南宋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前四句描绘了傍晚时分,渔夫打鱼归来,将小船横系在柴门外,便沿着小溪去卖鱼;老妇人出门召唤鸡犬,然后在屋头晾晒蓑衣的场景。后四句则写渔夫卖鱼后,换得酒和钱,归来醉倒在地酣睡;小儿因饥饿,向大人询问煮米之事,而此时白鸥飞向烟雾弥漫的芦花深处。全诗以平实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真实质朴的渔家生活图。它打破了传统文人对渔家生活的美化,展现出渔家生活的艰辛与清苦,流露出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爱好喝茶、游山水,一生未仕,布衣终身。徐照诗学晚唐,与徐玑、翁卷、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其诗宗姚合、贾岛,讲究炼字,形成清瘦新巧的诗风,但题材较为狭窄,刻意苦吟。他是“永嘉四灵”中最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宿翁灵舒幽居期赵紫芝不至》《题翁卷山居》《促促词》等较有名。著有《芳兰轩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首联描绘了渔民生活的开端。“渔师”即渔夫,他捕到鱼后沿着溪流叫卖,这一动作展现了渔民劳作后的营生场景,充满生活气息。“小船横系柴门外”则勾勒出渔村的宁静画面,小船随意地系在柴门外,既暗示了渔夫暂时的离开,也透着一股闲适自在,“横系”一词用得朴素,却精准写出了船只停放的状态。“出门老妪唤鸡犬,收敛蓑衣屋头晒”,颔联转向渔村的其他场景。“老妪”出门呼唤鸡犬,这一日常举动充满生活情趣,体现了渔村生活的平和与有序。“收敛蓑衣屋头晒”中,“蓑衣”是渔民打鱼时的必备之物,将其收起晾晒,既说明劳作已毕,也暗含着对工具的爱惜,画面感极强,仿佛能看到夕阳下屋头晾晒的蓑衣,透着淡淡的生活暖意。“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颈联聚焦渔夫卖鱼归来的情景。“得酒又得钱”直白地写出了渔夫劳动后的收获,既有物质上的回报(钱),也有精神上的满足(酒),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简单满足。“归来醉倒地上眠”则刻画了渔夫豪放随性的形象,他不讲究姿态,醉倒在地便睡,尽显质朴与洒脱,字里行间满是对这种自在生活的写照。“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尾联将场景推向更富诗意的境界。“小儿啾啾问煮米”,孩童的细碎问话充满天真,与醉倒的渔夫形成对比,增添了家庭的温馨感,也暗示了生活的延续。“白鸥飞去芦花烟”以景作结,白鸥在如烟的芦花中飞去,营造出朦胧宁静的意境,“芦花烟”既点出“晚照”的时间背景,又让渔村的傍晚更显诗意,人与景相融,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说此诗:“无异语,皆人所知也,人不能道尔”。

宋叶适《徐山民墓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徐钧《吴佑》

下一篇:宋·黄庶《探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