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七百里":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
# 七百里: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上有青枫林":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 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青枫林:枫叶至秋而色变红,诗文中常以枫林形容秋色。
"啼猿不自愁":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
"愁落行人心":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 行人:出行的人。《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落:落下。
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爱好喝茶、游山水,一生未仕,布衣终身。徐照诗学晚唐,与徐玑、翁卷、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其诗宗姚合、贾岛,讲究炼字,形成清瘦新巧的诗风,但题材较为狭窄,刻意苦吟。他是“永嘉四灵”中最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宿翁灵舒幽居期赵紫芝不至》《题翁卷山居》《促促词》等较有名。著有《芳兰轩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借景说理诗。诗歌借吟咏三峡的题材,描绘了三峡“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的概貌,并暗用《楚辞・招魂》典故,营造出萧森凄凉的氛围。同时,以“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借猿啼这一意象,表达出愁绪源自人心而非外物的道理,阐明人心中若有愁,外物才会引发愁绪的观点。
2. 写作手法
烘托:借描写三峡“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的概貌,营造出萧森凄凉的环境氛围,以此烘托行人凄婉哀伤的心情。用典:“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巧用《楚辞・招魂》的典故。《楚辞・招魂》描绘的是碧深的江水映着天青色,江边上有一片片红叶,极目远眺,映入眼中的唯有秋天的枫树,表达出为离去的春天而忧伤之情。作者在诗中,借《楚辞・招魂》所营造出的狭长幽深、山高林密且透着萧森凄凉的氛围,来描绘三峡概貌,以这种环境氛围映衬行人内心凄婉哀伤的心情,借典故深化了诗歌愁绪的表达。
3. 分段赏析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此句并非对三峡景致的如实刻画,而是大致勾勒出三峡的轮廓:表明其绵延距离,点出植被状况。这里化用了《楚辞・招魂》的语句,原句描绘的是澄澈江水泛着青碧之色,江岸旁红叶连绵,极目四望,入眼唯有秋日枫林,流露出对已逝春日的伤怀。诗人在此暗用这一典故,借三峡周边狭长深邃、峰峦叠嶂且林木茂密的环境,渲染出一派萧索凄凉的氛围,以此来烘托出行人内心那凄楚哀伤的情绪。“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意思是猿猴啼叫并非自身怀有愁绪,只是满心忧愁的行人听闻后,主观赋予了这啼声哀愁之意。
上一篇:宋·周文璞《云根》
下一篇:宋·辛弃疾《西江月·渔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