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除茅舍涤尘嚣":(旧岁将尽,新岁伊始)打扫屋舍,洗去往日的尘埃,
# 涤尘嚣:打扫家中污秽之地。
"一炷清香拜九霄":燃一柱清香,祭拜天地。
"万物迎春送残腊":世间万物都在告别残冬,迎接新春的到来,
# 残腊:残冬。古时农历十二月为腊月。
"一年结局在今宵":过了今晚,一年就结束了。
"生盆火烈轰鸣竹":火盆里的火燃得正旺,鞭炮声不绝于耳,
"守岁筳开听颂椒":年夜饭开席了,听到大家用椒柏酒向长辈们敬酒的声音。
# 颂椒:赞美酒香。椒,用椒浸制的酒。《荆楚岁时记》:“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芳,故采花以贡樽。”
"野客预知农事好":农夫已经预先知道明年是个丰收年了,
# 野客:指农民。
"三冬瑞雪未全消":因为冬天的瑞雪还没有融化完。
# 三冬:孟仲季节三冬,即冬末。这位野客见冬雪未消,便预知明年农事好。
南宋诗人
戴复古(1167~1247?),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人。长期浪游江湖,一生不仕。戴复古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影响,自比于贾岛、杜甫,对时政国事时有指摘,不限于自叹身世。其诗不囿于一格,各体皆佳,为世所称许。部分作品慨叹山河破碎,关心国计民生。其词亦豪迈疏放,追迹苏、辛。代表作品有《淮村兵后》《织妇叹》《刈麦行》等。著作今存《石屏集》《石屏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描写传统节日的诗。描绘了除夕时人们打扫茅舍、焚香拜天、守岁开筵、听人颂椒等习俗场景,表达了民间辞旧迎新的欢乐氛围以及对新年农事的美好展望。
2. 分段赏析
首联“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开篇以“扫除茅舍”直击除夕“掸尘”习俗,通过“涤尘嚣”展现清洁环境、驱除晦气的传统仪式,体现民间对新年洁净的重视。“一炷清香拜九霄”浓缩了祭祖、祈福等宗教性活动,香火升腾间传递对天地神明的敬畏与祈愿,反映南宋百姓的精神寄托。颔联“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以“万物迎春”与“送残腊”勾勒冬去春来的自然更迭,暗含辞旧迎新的双重意蕴。“一年结局在今宵”点明除夕作为年度节点的特殊性,“结局”一词既指时间终结,亦隐含诗人对现实境遇的感慨(如家国动荡或个人漂泊)。颈联“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中,“生盆火烈”描绘焚烧竹枝(爆竹雏形)的热烈场景,“轰鸣竹”以听觉强化节日喧闹;“守岁筳开”则展现阖家宴饮的温馨画面,凸显世俗烟火气。尾联“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的“野客”自指隐逸或乡野之人,借其“预知农事好”表达对来年丰收的期许,呼应“瑞雪兆丰年”的农谚,体现务实的生活智慧。“三冬瑞雪未全消”既写实景(残雪未融),又以雪喻纯洁与希望,暗含对时局转好的隐晦期待。尾联从民俗活动转向对未来的展望,将个人视角扩展至群体命运,赋予诗歌深沉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