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ng
níng
xuān
shī
juàn

朝代:宋作者:戴复古浏览量:3
liáng
jiǎ
diāo
zhuó
hǎo
shī
fèi
yín
é
shī
guǒ
shěn
xiè
duō
shēng
guì
qīng
yuè
ài
chún
cuì
zuò
shī
zhī
yào
zài
gōng
zhì
biàn
xiān
biàn
shí
lùn
shī
xiān
lùn
shī
jiā
duō
wén
zhāng
yǒu
zhèng
mài
guān
xuān
yín
shēng
liáng
xīn
diāo
zhuó
diāo
zhuó
piàn
wàn
huáng
jīn

译文

质地优良的玉石需要借助精心的雕琢才能成器,优秀的诗篇也需要诗人反复地吟咏思索才能诞生。如果写出的诗句真能像美玉那样美好,那么沈约、谢朓等人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了。玉石的声音以清脆悠扬为贵,玉石的色泽以纯净无杂为美。创作诗歌也是同样的道理,关键在于创作者的功夫要下到足够深的程度。要辨别玉石首先要学会分辨石头,评论诗歌首先要探讨其格调。诗歌的体裁固然多种多样,但文章却有正统的脉络传承。仔细品读郑宁夫玉轩中的诗作,能感受到他一生在诗歌创作上的良苦用心。经过一遍又一遍地精心雕琢,这样创作出来的一片美玉般的诗句,价值可抵万两黄金。

逐句剖析

"良玉假雕琢":质地优良的玉石需要借助精心的雕琢才能成器,

"好诗费吟哦":优秀的诗篇也需要诗人反复地吟咏思索才能诞生。

"诗句果如玉":如果写出的诗句真能像美玉那样美好,

"沈谢不足多":那么沈约、谢朓等人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了。

"玉声贵清越":玉石的声音以清脆悠扬为贵,

"玉色爱纯粹":玉石的色泽以纯净无杂为美。

"作诗亦如之":创作诗歌也是同样的道理,

"要在工夫至":关键在于创作者的功夫要下到足够深的程度。

"辨玉先辨石":要辨别玉石首先要学会分辨石头,

"论诗先论格":评论诗歌首先要探讨其格调。

"诗家体固多":诗歌的体裁固然多种多样,

"文章有正脉":但文章却有正统的脉络传承。

"细观玉轩吟":仔细品读郑宁夫玉轩中的诗作,

"一生良苦心":能感受到他一生在诗歌创作上的良苦用心。

"雕琢复雕琢":经过一遍又一遍地精心雕琢,

"片玉万黄金":这样创作出来的一片美玉般的诗句,价值可抵万两黄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郑宁夫玉轩诗卷》是南宋戴复古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借琢玉之理探讨作诗之道。他指出,作诗核心在于工夫,恰似美玉必经精雕细琢,好诗也需反复推敲、吟咏。美玉以声脆、色透为优,好诗亦应音韵和谐、内容纯粹。辨玉器先察石材好坏,评诗歌首重格调高低。一块美玉经持续雕琢才有不菲身价,诗歌同样要下苦功、精心打磨,方能成佳作。诗中戴复古多次强调“好诗费吟哦”“要在工夫至”等,尽显其对诗人忘我投入、精雕诗歌的看重,这恰是苦吟派的突出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戴复古(1167~1247?),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人。长期浪游江湖,一生不仕。戴复古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影响,自比于贾岛、杜甫,对时政国事时有指摘,不限于自叹身世。其诗不囿于一格,各体皆佳,为世所称许。部分作品慨叹山河破碎,关心国计民生。其词亦豪迈疏放,追迹苏、辛。代表作品有《淮村兵后》《织妇叹》《刈麦行》等。著作今存《石屏集》《石屏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良玉假雕琢,好诗费吟哦”:此两句点明好的玉石需经雕琢,上乘的诗作需要反复斟酌吟哦。以良玉类比好诗,揭示出创作的不易,无论是玉工打磨美玉,还是诗人构思诗篇,都需下苦功夫,让读者初步领会到诗歌创作与琢玉工序之间的相通之处,为后文进一步阐述诗与玉的关联做铺垫。“诗句果如玉,沈谢不足多”:诗人在此强调若诗句能如美玉般精美,即便是沈约、谢灵运这样的大家之作,相较之下也不算突出。这是对好诗极高的赞誉,以古人衬托,侧面烘托出写出如美玉般诗句的难度与珍贵,激发读者对怎样才算好诗的思考。“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分别从玉声、玉色两方面描述美玉特质,清越的声音、纯粹的色泽是美玉的追求。对应到诗歌创作上,暗示诗歌也应具备清新脱俗、主旨纯粹的品质,诗人将玉的审美标准移至诗歌领域,为诗的评判提供新视角。“作诗亦如之,要在工夫至”:直白地表明写诗如同琢玉,关键在于功夫到家。呼应前文琢玉、品玉之难,突出写诗过程中反复打磨、精心构思的必要性,劝诫创作者需有恒心与毅力,脚踏实地钻研创作。“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提出辨别玉石要先分清石头优劣,评论诗歌首先要看格调高下。将玉石品鉴与诗歌批评的入门要点相提并论,强调基础认知的重要性,引导读者关注诗歌内在格局,而非仅看表面辞藻。“诗家体固多,文章有正脉”:指出诗歌体裁丰富多样,但文章有正统传承脉络。提醒创作者既要尊重诗歌体裁的多元,又要遵循文学发展正道,在创新中不失根本,为诗歌创作的方向把控给出指引。“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聚焦于郑宁夫的《玉轩吟》,感慨诗人一生的良苦用心尽在诗卷之中。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创作者心血的尊重,也侧面反映出好诗凝聚的精力与情感,拉近读者与郑宁夫创作情境的距离。“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再次强调反复雕琢的重要性,经千锤百炼而成的一片美玉价值堪比万两黄金。映射到诗歌上,说明好诗是经反复打磨、精雕细琢的结晶,升华诗歌创作需精益求精的主旨,强化对创作者的劝勉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其二)》

下一篇:宋·萧汉杰《浪淘沙·中秋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