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别张公子":自从与张公子分别后,
# 张公子:指张建封。
"婵娟不下楼":那位婵娟美人便再未下楼。
# 婵娟:美妙的女子,此处指关盼盼。
"遂令楼上燕":于是使得这里的女子,
# 楼上燕:此处借指关盼盼。
"百岁称风流":历经百年仍被称作风流的见证。
"我游彭城门":我来到彭城城门游览,
"来吊楚王阙":前来凭吊楚王的宫阙旧迹。
# 楚王阙:指楚汉相争时楚霸王项羽建在此地的宫阙。
"问楼在何处":询问燕子楼在何处,
"城东草如雪":却见城东的野草白得像雪。
"蛾眉代不乏":美丽的女子世代都不缺少,
# 蛾眉:美女。
"埋没安足论":被埋没怎么值得谈论。
"因何张家妾":可为何张家这位妾室,
"名与山川存":名声能与山川一同永存。
"自古皆有死":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
"忠义长不没":唯有忠义能永远不会磨灭。
"但传美人心":世人只传扬她的一片真心,
"不说美人色":而非称道她的美貌姿色。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 分段赏析
“自别张公子,婵娟不下楼”:这四句化用唐代关盼盼独守燕子楼的典故。“自别张公子,婵娟不下楼”,写关盼盼在丈夫张建封(一说张愔)去世后,坚守贞节,不再下楼,“婵娟”既指其美貌,更显其品性的纯洁。“遂令楼上燕,百岁称风流”:则以“楼上燕”为意象,说燕子楼因她的坚守而流传百年,被赞为“风流”,这里的“风流”并非世俗的风情,而是对其忠贞品格的推崇,奠定了全诗对“忠义”的歌颂基调。“我游彭城门,来吊楚王阙”:“我游彭城门,来吊楚王阙”点明诗人行踪,来到彭城凭吊,暗指寻访燕子楼遗迹。“问楼在何处,城东草如雪”:则写眼前景象,燕子楼已无迹可寻,只剩城东一片如雪的荒草,以荒凉之景反衬昔日典故的流传,形成今昔对照。“蛾眉代不乏,埋没安足论。因何张家妾,名与山川存”:“蛾眉代不乏,埋没安足论”进一步拓展,说世间从不缺少美女(蛾眉),但大多被历史埋没,不值一提,这一问一叹,为下文揭示“张家妾”名留青史的原因做了铺垫。“因何张家妾,名与山川存”直抒胸臆,追问关盼盼为何能与山川同存、名留千古。“自古皆有死,忠义长不没。但传美人心,不说美人色”:“自古皆有死,忠义长不没”给出答案,人终有一死,但“忠义”的品格永远不会消亡;“但传美人心,不说美人色”则进一步强调,她被传颂的并非美貌(色),而是那颗坚守忠义的“心”。这几句将个人命运与永恒的“忠义”精神相联系,升华了主题,既呼应了前文对典故的追忆,也融入了诗人自身对气节的坚守,使全诗的情感从凭吊古迹转向对崇高品格的礼赞。
上一篇:宋·无名氏《归田乐》
下一篇:宋·史达祖《过龙门·一带古苔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