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fēng

朝代:唐作者:罗邺浏览量:1
měi
suì
dōng
lái
zhù
shēng
kōng
yōu
yáng
biàn
huán
yíng
àn
tiān
fāng
cǎo
chí
táng
yuǎn
gāo
lóu
xiāo
guǎn
shēng
lián
tòu
gōng
piān
dài
hèn
huā
cuī
shàng
yuàn
shèng
duō
qíng
ruì
chē
shū
chuī
qīng
yún
dào
píng

译文

每年春风从东方来助力万物生长,在空中悠然飘荡遍及天下。暗暗增添池塘边芳草的色泽,将高楼的箫管声传得很远。春风穿过骊宫的帘子似乎带着恨意,它催促着上苑的花朵尽情绽放,更显得格外多情。在这国家统一、祥瑞降临之时,希望春风能吹平通往青云的道路。

逐句剖析

"每岁东来助发生":每年春风从东方来助力万物生长,

"舞空悠飏遍寰瀛":在空中悠然飘荡遍及天下。

"暗添芳草池塘色":暗暗增添池塘边芳草的色泽,

"远遰高楼箫管声":将高楼的箫管声传得很远。

# 遰:一作递。

"帘透骊宫偏带恨":春风穿过骊宫的帘子似乎带着恨意,

"花催上苑剩多情":它催促着上苑的花朵尽情绽放,更显得格外多情。

"如何一瑞车书日":在这国家统一、祥瑞降临之时,

"吹取青云道路平":希望春风能吹平通往青云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风》是唐代罗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围绕春风展开,首联描绘春风每年从东方吹来,助力万物生长,舞动于天空遍布天下的情景。颔联进一步描写春风为芳草池塘添色,春风将高楼箫管声传向远方,颈联则赋予春风情感,说它吹进骊宫带恨,突出春风催花,更显其多情。尾联作者感慨在祥瑞太平的时代,却不能吹出平坦的青云之路,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道路的渴望。全诗情感丰富,借景抒情,寓意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罗邺(825?~893?),唐代诗人。余杭(今浙江杭州余杭区)人。出身于盐铁小吏之家,累举进士不第。少时随父寓居池州,大中年间寓居长安。罗邺与罗隐、罗虬合称“三罗”,明代有人将其置于“三罗”之首。其擅长七言律诗,多感怀怨愤之作,写身世之感,颇有理趣。间用俚语入诗,晓畅明白。辑有《罗邺诗集》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每岁东来助发生,舞空悠飏遍寰瀛”​​:“每岁东来”点明春风每年从东方吹来的规律,“助发生”体现了春风对万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舞空悠飏”生动地描绘出春风在空中舞动、悠然飘扬的姿态,“遍寰瀛”则强调了春风的影响范围之广,遍布整个天下。这两句诗通过对春风动态和作用的描写,展现了春风的生机与活力,为全诗奠定了欢快的基调。​​“暗添芳草池塘色,远遰高楼箫管声​​”:“暗添”一词赋予春风以细腻的情感,它悄无声息地为芳草池塘增添了春色。“远遰”则表现出春风的传播能力,将高楼上的箫管声远远地传送出去。这两句诗通过对春风作用的进一步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悠扬、空灵的氛围。“​​帘透骊宫偏带恨,花催上苑剩多情”​​:“帘透骊宫”描绘了春风透过帘子吹进骊宫的情景,“偏带恨”则赋予春风以人的情感,仿佛它带着某种遗憾。“花催上苑”写春风催开了上苑的花朵,“剩多情”则表现出春风在催花过程中的多情。这两句诗通过对春风在不同场景中的描写,赋予了春风复杂的情感内涵,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如何一瑞车书日,吹取青云道路平​​”​​:“如何”一词表达了作者的疑问和感慨。“一瑞车书日”指祥瑞、车书统一的太平盛世,“吹取青云道路平”则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希望春风能吹出一条平坦的青云之路。这两句诗由景入情,借春风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道路的渴望,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望夫山》

下一篇:唐·李咸用《春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