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望夫夫不归":整天地盼望丈夫而丈夫不归来,
"化为孤石苦相思":她最后化成孤立的石头苦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这妇人在这里望夫已经是几千年了,
# 载:一作“岁”。
"只似当时初望时":还是当年刚刚站在这里遥望的形象。
# 时:一作“年”。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闺怨与借古抒怀的七言绝句,借女子望夫化石的传说,如“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坚贞执着,同时也蕴含诗人自身渴望回归京城的急切心情。
2. 写作手法
顶针:“终日望夫夫不归”中“夫”字顶针,使节奏舒缓,强调女子望夫的情深。反复:“望”字三次出现,从“终日望”到“几千载望”再到“初望”,层层递进,突出女子相思的执着与深切。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终日望夫夫不归”,直白地写出女子从早到晚盼夫归来,可丈夫却始终未归,一个“终”字体现出时间之长,“夫”字的顶针用法,让情感的表达更具节奏感,凸显女子望夫的深情。“化为孤石苦相思”则点明女子因望夫无果,最终化为石头,却依然沉浸在痛苦的相思之中,展现出她对爱情的坚贞。“望来已是几千载”,时间跨度从终日扩展到几千年,大大强化了望夫的执着程度。而末句“只似当时初望时”极为精妙,即便历经千年,女子的望夫之情仍如同最初那般浓烈,“望”字第三次出现,将情感推向高潮,借女子望夫的故事,含蓄地表达出诗人自己对回归京城的执着期盼。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蕴含着深邃寓意。刘禹锡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饱受打击与迫害,长期被贬谪至边州,他渴念京都的心绪始终极为强烈。这首诗正是借咏叹望夫石来寄托这般情怀,真正的诗意并不局限于题目本身。他同期所作的《历阳书事七十韵》中,“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两句,恰是对这首诗的绝佳阐释。此诗全篇皆以比体写成,在情感寄托方面极为深沉,这构成了它在写作上的首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