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斜照集灵台":灿烂的阳光斜照着集灵台,
# 集灵台:即长生殿,在华清宫,是祭祀求仙之所。灵:一作“虚”。
"红树花迎晓露开":绿树红花沐浴着晓露盛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昨夜玄宗皇帝新授予道箓,
# 授箓:道教仪式。道教正一派道士只有在授受符箓之后,才能名登天曹,有道位神职。授箓的意义是:“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入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始登真。”箓:道教的灵文秘言。,上皇:指唐玄宗
"太真含笑入帘来":女道徒太真含笑走进帘来。
# 太真:杨贵妃为女道士时号太真,住内太真宫。
晚唐诗人
张祜(785?~852?),唐代诗人。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南阳(今河南邓州)人。早年浪迹江湖,狂放不羁。元和十五年,令狐楚(一说裴度)表荐张祜,令其入朝献诗,然为权贵所抑。后至淮南,晚年喜爱曲阿(今江苏丹阳)风物,隐居以终。张祜的诗多写落拓不遇的情怀和隐居生活,对时政有所谏讽,又以咏史诗及宫词著名。代表作品有《宫词二首》《惠山寺》《题金山寺》《孤山寺》等。有南宋蜀刻本《张承吉文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宫廷诗。描绘了集灵台的清晨之景和杨贵妃受箓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杨贵妃轻薄行为以及宫廷中不当关系的讽刺之情。以隐晦的笔法,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伦理丑闻置于宗教与权力的双重语境下,既揭露了统治者的虚伪,也批判了宫廷的腐败。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通过描绘集灵台清晨日光斜照以及花朵迎露开放的美景,营造出清新美好的氛围,同时为后文对宫廷之事的叙述做铺垫,含蓄地表达情感。象征:“红树花迎晓露开”,以娇艳开放的花朵象征杨玉环的得宠,暗指其在宫廷中受宠的状态。暗喻:全诗以集灵台的场景和事件,暗喻宫廷中的不当行为和人物的轻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讽刺之意。
3. 分段赏析
首句“日光斜照集灵台”表面写景,通过描写旭日斜照集灵台,展现清晨的静谧与神圣,深层讽刺:集灵台本为祭祀求仙之地,玄宗却在此行不伦之事,亵渎神灵。开篇奠定“神圣与荒诞”的对比基调。次句“红树花迎晓露开”自然意象:红花沾露,娇艳欲滴,暗合杨玉环初入宫的青春美貌。它的政治隐喻是以花迎朝露的短暂灿烂,暗示杨贵妃的得宠如昙花一现,暗含对其命运无常的批判。末两句“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描写了荒诞的仪式:“授箓”本为道教收徒仪式,却被玄宗用于掩盖纳妃的丑行;人物的虚伪:“太真含笑”四字极尽讽刺,杨玉环以女道士身份入宫,表面虔诚,实为主动迎合玄宗,暴露了其轻佻与权谋。
4. 作品点评
《集灵台(其一)》此诗特点就是含蓄。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不伦情事为切入点,通过含蓄的笔法和精心设计的意象,对宫廷荒淫与礼法崩坏展开深刻讽刺。它似褒实贬,欲抑反扬,以极其恭维的语言进行着十分深刻的讽刺。
# 然调既不类杜绝句,且拾遗诗发语忠爱,即使讽时,必不作此佻语,应属祜作无疑。
明末清初毛先舒《诗辩坻》
# 此诗讥刺太甚,然却极佳。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 前谓刺讥诗贵含蓄,论异代事犹当如此,臣子于其本朝,直可绝口不作诗耳。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 此赋实事,讽刺自见。
明唐汝询《唐诗解》卷二十九
上一篇:唐·白居易《对酒五首》
下一篇:唐·齐己《行路难·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