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u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3
zhèn
fēi
fān
yān
ér
láng
jīng
ěr
gōng
xián
zhōu
zhōng
xìn
lóu
shī
hǎi
shàng
shuí
zhī
zhòng
lián
chū
wèi
yōu
yáng
zhēn
zéi
jiàn
hòu
wén
ǎi
nǎi
shì
chuán
rén
shēng
piāo
duō
zhé
shān
lín
qīng
zhòu
mián
èr
shí
chéng
fēng
xíng
tōng
zhōu
hǎi
mén
jiè
pāo
cháo
yǒu
shí
zhōu
shàng
fēng
rǎn
rǎn
ér
lái
wéi
bào
chuán
jiè
yán
wèi
jiāo
ér
tuì
退
shì
fēi
yìng
duì
huǐ
wéi
wēi
zāi
shǐ
zài

译文

一阵飞速行驶的帆船冲破碧绿的烟雾,少年们因鱼饵被吃受惊而整理弓弦。在舟中我自信能如娄师德般忍耐,在这海上又有谁了解鲁仲连呢、起初以为悠然驶来的真是贼舰,后来听到摇橹声才知是渔船。人生在世漂泊不定,会经历诸多磨难挫折,什么时候能在山林中,于清爽的白昼安然入眠。二十八号这一天,顺着风航行进入通州海门的地界。中午抛下船锚停泊以避开涨潮,忽然有十八艘船,从上游缓缓驶来,怀疑是海盗。四艘船进入戒严状态,没过多久,双方交谈后对方退去,就是这次事件。如果不是应对得当足以抵御灾祸,就要葬身鱼腹了。刚开始就如此危险啊!

逐句剖析

"一阵飞帆破碧烟":一阵飞速行驶的帆船冲破碧绿的烟雾,

"儿郎惊饵理弓弦":少年们因鱼饵被吃受惊而整理弓弦。

# 理弓弦:准备弓箭御盗贼。

"舟中自信娄师德":在舟中我自信能如娄师德般忍耐,

"海上谁知鲁仲连":在这海上又有谁了解鲁仲连呢、

"初谓悠扬真贼舰":起初以为悠然驶来的真是贼舰,

"后闻欸乃是渔船":后来听到摇橹声才知是渔船。

"人生漂泊多磨折":人生在世漂泊不定,会经历诸多磨难挫折,

"何日山林清昼眠":什么时候能在山林中,于清爽的白昼安然入眠。

# 清昼眠:白天安眠。

"二十八日":二十八号这一天,

"乘风行入通州海门界":顺着风航行进入通州海门的地界。

"午抛泊避朝":中午抛下船锚停泊以避开涨潮,

"忽有十八舟":忽然有十八艘船,

"上风冉冉而来":从上游缓缓驶来,

"疑为暴客":怀疑是海盗。

"四船戒严":四艘船进入戒严状态,

"未几":没过多久,

"交语而退":双方交谈后对方退去,

"是役也":就是这次事件。

"非应对足以御悔":如果不是应对得当足以抵御灾祸,

"即为鱼矣":就要葬身鱼腹了。

"危哉始载":刚开始就如此危险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渔舟》为宋代文天祥所作的七言律诗。诗以行旅途中对渔舟的见闻为内容,通过描绘飞帆破烟、儿郎惊饵等场景,借娄师德、鲁仲连典故,表达人生漂泊多磨折及渴望隐逸山林的主题。首联绘景起兴,营造紧张氛围;颔联借典抒情,叹无人知其志;颈联情节转折,感慨世事难测;尾联直抒胸臆,表隐逸之愿。此诗沉郁顿挫,以行旅遇渔舟之事,引发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文天祥复杂心境与高洁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元军大兵压境,直逼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一时间,朝中大臣人心惶惶,不少人纷纷弃城而逃。在这大厦将倾的危急关头,文天祥挺身而出,以右丞相兼枢密使的身份,毅然前往元营谈判。然而,由于投降派的背叛,他不幸被元军扣押。在被押解北上的途中,文天祥凭借着过人的勇气与智慧,于镇江成功脱险。此后,他历经艰辛,辗转经过高邮、泰州,最终抵达南通。三月二十日,文天祥从通州石港的卖鱼湾启航,准备渡海南下。他怀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坚定信念,立志要重整旗鼓,收复南宋的锦绣河山。彼时,海门已与大陆相连。文天祥的船只从卖鱼湾出发,沿着马蹄形的海湾,向东北海面行进。当时的局势极为严峻,江北大部分区域已落入元军之手,海上更是海盗横行。三月二十八日,当船只进入海门地界时,中午时分,为避开涨潮,文天祥下令抛锚停泊。突然,瞭望的士兵发现远处有一支船队乘风疾驰而来。经仔细查看,竟多达十八艘。众人顿时警觉起来,以为遭遇了海盗,文天祥立刻下令全军戒严。随着船队逐渐靠近,经过一番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是普通的渔船,众人这才放下心来。有感于此番经历,文天祥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行旅诗。描绘了诗人行旅途中,看到一阵飞帆冲破碧烟,舟中儿郎因惊饵而理弓弦的情景,又借娄师德、鲁仲连典故,表达复杂心境。从起初误认是贼舰,到后来得知是渔船,体现出诗人对世事变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漂泊磨难的感怀以及对隐逸山林生活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首联“一阵飞帆破碧烟,儿郎惊饵理弓弦”:描绘了一幅行旅途中的画面,飞帆冲破碧烟而来,舟中儿郎因惊于鱼饵被吃而整理弓弦,营造出紧张又生动的氛围,展现出旅途中的意外之景。颔联“舟中自信娄师德,海上谁知鲁仲连”:运用典故,诗人以娄师德自比,表自己的隐忍;又提及鲁仲连,叹无人理解自己的高洁志向,抒发内心复杂情绪。颈联“初谓悠扬真贼舰,后闻欸乃是渔船”:从误认船为贼舰到知晓是渔船,情节转折,反映出诗人对世事难测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人生境遇的变幻无常。尾联“人生漂泊多磨折,何日山林清昼眠”: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人生漂泊磨难的感怀,渴望能有朝一日在山林中安享清昼睡眠,流露出隐逸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杂咏一百首·卫姜》

下一篇:宋·无名氏《促拍满路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