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píng
yuè
·
·
fèng
chéng
chūn
qiǎn

朝代:宋作者:陈允平浏览量:2
fèng
chéng
chūn
qiǎn
hán
huā
shāo
chàn
yǒu
yuē
lái
liáng
shàng
yàn
shí
èr
xiù
lián
kōng
juǎn
nián
gòng
qiū
qiān
jīn
nián
lán
gān
liǎo
hǎi
táng
shí
hòu
chéng
zhí
dài
huā
cán

译文

京城初春之时,寒气仍逼得花梢颤抖。本是燕子归来的时节,却不见它们在梁上筑巢,看来为它们卷起那么多绣帘的功夫和时间都浪费了。还记得去年我们在秋千上互倚的温馨,如今却只剩下我一人独倚栏杆。错过了海棠回春的时候,难不成要等到花儿也谢了。

逐句剖析

"凤城春浅":京城初春之时,

# 春浅:指初春。,凤城:即南宋京城临安。

"寒压花梢颤":寒气仍逼得花梢颤抖。

# 花梢:花木的枝梢。

"有约不来梁上燕":本是燕子归来的时节,却不见它们在梁上筑巢,

"十二绣帘空卷":看来为它们卷起那么多绣帘的功夫和时间都浪费了。

# 十二绣帘:泛指帘幕。

"去年共倚秋千":还记得去年我们在秋千上互倚的温馨,

"今年独倚阑干":如今却只剩下我一人独倚栏杆。

# 阑干:栏杆。,独倚:一作“独上”。独:独自。倚:靠。

"误了海棠时候":错过了海棠回春的时候,

"不成直待花残":难不成要等到花儿也谢了。

# 残:凋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平乐·凤城春浅》是南宋陈允平所作的一首词。词中描绘凤城初春寒景,女子盼人未至,借“寒压花梢颤”渲染清冷氛围,以景衬情;又用“去年共倚秋千”与“今年独倚阑干”形成今昔对比,尽显孤独惆怅。上片借燕未归寄托期盼,下片直抒相思幽怨,埋怨花期错过暗含对爱人的嗔怪。全词情景交融,语言含蓄清丽,以平正雅致之笔,将闺妇的相思之苦刻画得细腻传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元间诗人、词人

陈允平(1220?~1295?),宋末元初诗人、词人。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宋末曾任沿海制置司参议,入元后隐居不仕。其诗多写景,诗风典雅精致,也有疏落平易之作。其词属格律派,脱胎于周邦彦,词风清丽芊绵,小令尤为擅长。除和韵之作外,寿词也不少。代表作品有《摸鱼儿·西湖送春》《唐多令·秋暮有感》《登西楼怀汤损之》等。著有诗集《西麓诗稿》,词集《日湖渔唱》《西麓继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当属闺怨之作,以细腻笔触勾勒思妇心绪,其创作风格深受晚唐五代花间词风浸染。彼时词人正蛰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在湖山烟雨间,将绮丽婉转的情思凝于笔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描绘凤城春寒女子盼人不至的景象,表达出独守空闺的孤独惆怅。

2. 写作手法

间接抒情:情景交融,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使情与景相互交融。“凤城春浅,寒压花梢颤”,描绘初春临安城的寒冷景象,寒气“压”得花梢颤抖,既渲染清冷氛围,又暗示闺妇内心的怨恨与孤寂,景中含情,情因景生。对比:通过今昔对比强化情感表达。“去年共倚秋千。今年独倚阑干”,以去年与爱人同倚秋千的欢乐,对比今年独自一人倚栏的寂寞,一欢一恨,鲜明展现出闺妇如今的孤独凄凉,相思之情愈发浓烈。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凤城春浅,寒压花梢颤”开篇,“压”字生动勾勒出初春临安城寒气侵人的景象,既渲染出清冷孤寂的氛围,又巧妙暗示闺妇内心积压的愁怨,达到情景交融之效。“有约不来梁上燕”借燕子违约未至,寄托思妇对远方爱人的殷切期盼与失落,而“十二绣帘空卷”则通过“空卷”二字,将思妇盼燕传信不得的怅惘、急切,以及独守空闺的痴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下片“去年共倚秋千。今年独倚阑干”形成今昔鲜明对比,昔日同倚秋千的甜蜜与当下孤身凭栏的寂寥相互映照,瞬间将相思的苦涩与孤独感推向高潮。结句“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以埋怨花期错过,委婉道出对爱人久未归的嗔怪,将深深的思念与哀怨之情,以含蓄清丽的笔触娓娓道来,尽显平正雅致之风。

4. 作品点评

此词为闺怨词,以其含蓄深婉的艺术风格,在词史上占据了地位。全词遵循“由物及人、由景生情”的创作脉络,章法平正谨严,虽未呈现情感的跌宕起伏,却以细腻笔触将深闺幽怨之情铺陈得委婉动人,完美契合传统婉约词“含而不露”的审美特质。词人另辟蹊径,摒弃花间词常见的女性体态服饰描写,转而聚焦于人物“轻嗔薄怒”的细微神态,以“十二绣帘空卷”的意象勾勒思妇的痴心与怅惘。其语言清丽雅致,如“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等名句,将铭心刻骨的相思化作含蓄的时光喟叹,既无直白倾诉,亦无激烈怨怼,却于平淡中见深情,尽显“哀而不伤”的诗教传统。清代学者伍崇曜在跋《日湖渔唱》时,特别标举此词下片,以“清转华妙”四字精准概括其艺术特色。这种“清”的疏朗意境与“妙”的婉转情思,彰显了词人驾驭婉约词风的深厚功力,使其作品为后世闺怨词的代表,在含蓄中传递出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下片)清转华妙,宜玉田生秀冠江东,亦相推挹矣。

清伍崇曜跋《日湖渔唱》

# 雅近元献。怨语出以婉曲之笔,斯谓雅正。

清陈廷焯《别调集》卷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其五)》

下一篇:宋·石道士《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