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塞风高直北秋":北方边塞的秋风强劲高爽,
"黄河水自向东流":黄河之水依旧滔滔不绝,向东奔涌而去。
"穆王御马还宫日":想当年周穆王驾驭着御马返回宫阙的日子,
"海内封疆只属周":天下的疆土都归属于周朝。
南宋诗人、画家
郑思肖(1241~1318),南宋诗人、画家。原名之因,宋亡后借宋朝国姓赵字中之“肖”,改名思肖,改字忆翁。坐卧必南向,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后亦自号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以太学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宋亡,隐居苏州。他擅长画墨兰。入元后所画兰花,皆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寓失去国土根基意。其诗多以怀念故国为主题,表现了忠于赵宋的坚贞气节。主要作品有《寒菊》等。著有《心史》《一百二十图诗集》《郑所南先生文集》等。
1. 分段赏析
首句“紫塞风高直北秋”,描绘出北方边塞寒风呼啸、一片萧瑟的深秋景象。“紫塞”点明地点,“风高”“秋”渲染出苍凉、肃杀的氛围,也暗指当时动荡不安的局势,为全诗奠定了悲怆的感情基调。次句“黄河水自向东流”,写黄河水滔滔不绝,一直向东流去。河水奔流是自然现象,但结合时代背景,这里以河水的亘古不变,反衬人事巨变——宋朝灭亡,江山易主,暗含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悲痛。第三句“穆王御马还宫日”,借用周穆王驾驭骏马巡游天下后返回王宫的典故。周穆王象征着圣明的君主,“御马还宫”暗示着希望有贤明的君主能收复失地,重回故土,表达了诗人对恢复故国的强烈渴望。末句“海内封疆只属周”,说天下的疆土都归属于周朝。诗人以周朝的统一,对比当时宋亡后的国土沦丧,用历史上的盛世来寄托对宋朝曾经一统江山的怀念,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忠于故国、不承认元朝统治的爱国之情和亡国的遗恨。整首诗借景抒情,巧用典故,将情感表达得深沉而含蓄。
上一篇:宋·石介《汴渠》
下一篇:宋·赵长卿《水调歌头·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