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òu
èr
nián
suì
dàn

朝代:宋作者:郑思肖浏览量:3
shèng
dǎn
féng
rén
kōng
lèi
chuí
xīn
zhōng
guó
mèng
wàn
xià
quán
shī
jìn
wàng
yóu
jiàn
tiān
gāo
wèn
zhī
zhāo
zhāo
xiàng
nán
bài
yuàn
hàn
jīng

译文

赤手空拳,难酬报国雄心,遇见朋友,只能流流眼泪。日思夜想,一心恢复中国,弱肉强食,古今不免同慨。天颜不远,还能盼望得见,苍苍者天,可能预见未来。朝朝暮暮向南膜拜祷告,但愿重见大宋旌旗回来。

逐句剖析

"力不胜于胆":赤手空拳,难酬报国雄心,

"逢人空泪垂":遇见朋友,只能流流眼泪。

# 空泪垂:白白地落泪。

"一心中国梦":日思夜想,一心恢复中国,

"万古下泉诗":弱肉强食,古今不免同慨。

# 下泉诗:《诗经·曹风》中的一篇。诗的内容是,曹国诸侯共公时政治混乱,政令苛刻,人民痛苦不堪,因此渴望有一个圣明的君主来治理国家。

"日近望犹见":天颜不远,还能盼望得见,

# 日:代指皇帝。

"天高问岂知":苍苍者天,可能预见未来。

# 天:亦代指皇帝。

"朝朝向南拜":朝朝暮暮向南膜拜祷告,

"愿睹汉旌旗":但愿重见大宋旌旗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德佑二年岁旦(其一)》是宋末元初爱国诗人郑思肖创作的五言律诗。此时南宋即将覆灭,全诗饱含亡国前的悲愤忧郁。诗中,首联以“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从内心和情态落笔,尽显无奈哀愁;颔联用“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借“中国梦”“下泉诗”直抒胸臆,表坚定爱国心;颈联“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以意象传情,道出希望与迷茫;尾联“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借动作与愿望,抒发对故国深切思念与忠诚。诗中“空”字贯穿全篇,借责己谴责统治者。此诗融抒情与议论,情感深挚,兼具爱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更成千古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画家

郑思肖(1241~1318),南宋诗人、画家。原名之因,宋亡后借宋朝国姓赵字中之“肖”,改名思肖,改字忆翁。坐卧必南向,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后亦自号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以太学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宋亡,隐居苏州。他擅长画墨兰。入元后所画兰花,皆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寓失去国土根基意。其诗多以怀念故国为主题,表现了忠于赵宋的坚贞气节。主要作品有《寒菊》等。著有《心史》《一百二十图诗集》《郑所南先生文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兵南下,南宋江山岌岌可危。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郑思肖身处苏州,目睹元军占领此地。次年正月初一,山河破碎之痛萦绕心间,感念时局动荡,他饱含悲愤写下《德祐二年岁旦》二首,以诗明志,将家国之思与亡国之痛倾注笔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德佑二年岁旦(其一)》是宋末元初爱国诗人郑思肖所作的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爱国诗歌。全诗以元灭南宋前夕的动荡时局为背景,将深沉的爱国情与历史责任感熔铸于字里行间。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首联“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诗人直接表达自己满怀壮志却无力回天的悲愤与无奈,通过“空泪垂”将这种情感直白地展现出来。

3. 分段赏析

首联“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以直白且沉重的笔触,刻画出诗人的矛盾与悲怆。他空有壮志豪情与胆魄,却因时局动荡而力不从心,面对家国危局,只能徒然垂泪,尽显无力回天的无奈。“空”字如诗眼般凝练,贯穿全篇,将壮志难酬、悲叹无措的情绪展露无遗。中间两联则道出诗人悲愤忧郁的缘由。“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诗人一心渴望收复中原、实现国家统一,然而现实却如梦幻泡影。“下泉”之诗传唱千年,中原却仍未收复,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令其忧思难消。“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中,“日”“天”暗喻皇帝。早年,诗人曾赴京都应博学鸿词科,元军南下时,他上书进言却石沉大海。此时身在苏州,虽能遥望临安,对宋室尚存一丝希望,但江山风雨飘摇,朝不保夕。身处元军铁蹄之下的他,面对可望而不可即的南宋朝廷,只能仰首问天。然而,天高难测,即便再上书陈情,也不过是徒劳,这深刻地表达出他对宋室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统治者屈膝求和、贻误国事的愤怒。在这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诗人并未放弃最后的坚守。尾联“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情感真挚而浓烈。“朝朝”二字,尽显期盼之殷切;每日向南虔诚拜望,只为能亲眼见证宋军北上收复失地、抗击元军的那一刻。此句既道出了沦陷区百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深切期盼,又委婉地谴责了南宋君臣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致使民众壮志难酬、统一大业化为泡影。

4. 作品点评

《德佑二年岁旦(其一)》在写法上善用转折,使诗情波澜起伏。开篇“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尽显壮志难酬、悲怆绝望之态;笔锋一转,“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借“中国梦”与《下泉》之典,燃起复国希望;颈联“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以“日近”的盼与“天高”的惑,展现希望与迷茫交织;尾联“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由问天无果的怅惘,转向虔诚南拜、渴盼故国旌旗再现的坚定,层层转折间,将诗人复杂深沉的爱国情思与不灭的复国信念,演绎得淋漓尽致,深化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徐铉《春分日》

下一篇:宋·洪咨夔《南乡子·风雨过芳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