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蝉声古渡头":在古渡头这里落满了树叶,蝉声阵阵,
"渡头人拥欲行舟":挤满了想要坐船的人。
# 欲:想要。,渡头:《宋诗略》作沙滩。
"别离情似长江水":离别之情就好像长江之水一样长,
"远亦随公日夜流":就让这思念之情与你一起远去吧。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周敦颐(1017~1073),北宋理学家。原名敦实,以避英宗讳改名,字茂叔,谥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以濂溪名之,后人遂称“濂溪先生”。《宋史·道学传》将他列为道学之首,朱熹称其为“理学开山”。他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一系列哲学范畴,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为宋明理学哲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其诗文大多是内心流露,体现了一种淡泊自适、无欲而静、自得其乐、随性自然的理趣。代表作品有《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此诗勾勒出秋日古渡头的送别画面,落叶纷飞与蝉声哀鸣,交织出一片萧瑟氛围。渡头处人群簇拥,友人正欲乘船启程,在忙碌中弥漫着浓浓的不舍之情。诗里把离情比作长江水,无论友人行至何方,这情谊都如江水般日夜伴随,生动形象地传递出离别的深情厚意与绵绵不绝的思念。
2. 分段赏析
落叶蝉声古渡头,渡头人拥欲行舟:“落叶”“蝉声”是典型的秋景描写,落叶飘零、蝉声凄切,给人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古渡头”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渡头人拥欲行舟”,描绘了渡口人多拥挤,船只即将出发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离别的紧迫感和现实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别离情似长江水,远亦随公日夜流:“别离情似长江水”,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离别之情比作长江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情谊深厚且长久。“远亦随公日夜流”,进一步强调了这份情谊不会因距离的遥远而减弱,而是会如江水般日夜相伴,跟随友人远行。这两句诗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更能深刻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