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u
zhì
jiāng
zhōu
qīng
shī
xiāng
yùn

朝代:宋作者:魏了翁浏览量:3
mǎn
cháng
kōng
shuǐ
pāi
chóu
xiāng
sōng
jiāng
liú
bàn
chuāng
dēng
huǒ
qiān
nián
mèng
wàn
fēng
zhōu
mán
dào
bān
qīng
ruò
xiān
shuí
zhī
xiè
zhèng
tóng
yōu
西
guī
dài
xiāng
gào
héng
bèi
fēng
shī
sān
liú

译文

天空中布满了雨水,江水汹涌拍打着田野,荔枝的香气和松树的翠色,都依傍着江水流动。透过半扇窗户,看到灯火闪烁,仿佛穿越千年进入梦境,在万里风波之中,只有一叶小舟漂泊前行。不要说班固(班卿)像仙人一样离去,又有谁知道谢安(谢傅)也正有着相同的忧愁。等到我西归的时候,再与你相约告知,却被风神横加阻挡,停留了三日。

逐句剖析

"雨满长空水拍畴":天空中布满了雨水,江水汹涌拍打着田野,

"荔香松色倚江流":荔枝的香气和松树的翠色,都依傍着江水流动。

"半窗灯火千年梦":透过半扇窗户,看到灯火闪烁,仿佛穿越千年进入梦境,

"万里风波一叶舟":在万里风波之中,只有一叶小舟漂泊前行。

"谩道班卿若仙去":不要说班固(班卿)像仙人一样离去,

"谁知谢傅正同忧":又有谁知道谢安(谢傅)也正有着相同的忧愁。

"西归待我期相告":等到我西归的时候,再与你相约告知,

"横被风师三日留":却被风神横加阻挡,停留了三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舟至合江度周卿以诗相迓次韵》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合江的旅途所见,如雨中江景、荔香松色,展现了合江的自然之美。同时,诗人通过“半窗灯火千年梦,万里风波一叶舟”等句,抒发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漂泊之感,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还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周卿的思念之情。全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深沉含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理学家

魏了翁(1178~1237),南宋理学家。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推崇朱熹理学,也怀疑朱注各经可靠性,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魏了翁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词作有《鹤山长短句》。著有《鹤山大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合江的自然景色。“雨满长空”写出了天空中密布的雨水,营造出一种空濛的氛围;“水拍畴”则生动地表现了江水汹涌拍打着田野的情景。诗人接着以“荔香松色倚江流”,写出了荔枝的香气和松树的翠色,与江水流动的画面相融合,展现出一幅清新而富有层次感的江景图。这两句不仅为全诗奠定了开阔、清冷的基调,也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引出下文诗人内心的感慨。颔联从自然景色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抒发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漂泊之感。“半窗灯火”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暖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在舟中或江边的居所中,透过半开的窗户看到的灯火。而“千年梦”则富有诗意地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绪飘向远方,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引发对历史、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遐想。“万里风波一叶舟”则通过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渺小与孤独,生动地体现了漂泊之感。此联虚实结合,将眼前之景与内心之梦相融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沉的情感。颈联运用典故,表达了对人生忧患的感慨。“谩道班卿若仙去”中,“班卿”指东汉班固,诗人用“谩道”(不要说)表明即使是像班固那样的高官显贵,也难以摆脱人生的种种困境和忧患。“谁知谢傅正同忧”中,“谢傅”指东晋谢安,诗人通过“谁知”二字,强调了这种忧患的普遍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友人周卿共同面对人生忧患的情感共鸣。此联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尾联以轻松的笔调收束全诗。“西归待我期相告”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希望在西归之时,能够与友人周卿再次相聚,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横被风师三日留”则以幽默的语气,描绘了因风大无法前行的无奈情景。诗人将这种无奈转化为一种豁达的心态,既照应了诗题中的“舟至合江”,也使诗歌在情感上有了一个从深沉到豁达的转折,体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乐观与洒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子寰《好事近·秋色到东篱》

下一篇:宋·邛州僧《临刑口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