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fēng
liáng
shuǐ
qiū

朝代:宋作者:苏庠浏览量:3
fēng
luò
liáng
shuǐ
qiū
dàn
yān
shuāi
cǎo
jiē
jiāo
qiū
zuì
mián
xiǎo
huáng
máo
diàn
mèng
gāo
chéng
chì
lóu
tiān
yǎo
yǎo
yōu
yōu
diàn
zhēng
shàn
děng
xián
xiū
qiáo
yáng
liǔ
nián
nián
hèn
yuān
róng
chóu

译文

红彤彤的枫叶已经凋落了,站在河桥上一望,野水退落,呈现出秋的寂寥,远处淡淡缭绕的烟气雾霭,连天的郊野、山丘,以及漫山遍野的衰瑟秋草。远处淡淡缭绕的烟气雾霭,连天的郊野、山丘,以及漫山遍野的衰瑟秋草。睡梦中却是睡在富丽堂皇的高楼中。天是那么遥远,路是这样的悠长。和心爱的人奏乐执扇的时间已经一去不复返。灞桥边的杨柳长的依然很旺盛,但水中的荷花已经脱去华丽的外衣。看到他们这些景象,就想到了自己逝去的年华。

逐句剖析

"枫落河梁野水秋":红彤彤的枫叶已经凋落了,站在河桥上一望,野水退落,呈现出秋的寂寥,

# 河梁:桥梁。

"淡烟衰草接郊丘":远处淡淡缭绕的烟气雾霭,连天的郊野、山丘,以及漫山遍野的衰瑟秋草。

# 衰草:干枯的草。,淡:一作澹。

"醉眠小坞黄茅店":远处淡淡缭绕的烟气雾霭,连天的郊野、山丘,以及漫山遍野的衰瑟秋草。

# 小坞:小山村的客店。坞,四面高中间低的山间村落。

"梦倚高城赤叶楼":睡梦中却是睡在富丽堂皇的高楼中。

# 赤叶楼:周围种了枫、槭类树木的楼,这里指装修豪华的房子。生长在我国中部的一种树叶茂密的树木。

"天杳杳":天是那么遥远,

# 杳杳:形容幽静深远的样子。

"路悠悠":路是这样的悠长。

# 悠悠:遥远悠长。

"钿筝歌扇等闲休":和心爱的人奏乐执扇的时间已经一去不复返。

# 钿筝:指奏乐。钿,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装饰品;或在木器上和漆器上用螺壳镶嵌的花纹。

"灞桥杨柳年年恨":灞桥边的杨柳长的依然很旺盛,但水中的荷花已经脱去华丽的外衣。

# 灞桥杨柳:灞,汉人送别,在灞桥折柳,放“灞桥杨柳”意指离别。

"鸳浦芙蓉叶叶愁":看到他们这些景象,就想到了自己逝去的年华。

# 鸳浦芙蓉:意指年华老去,自伤迟暮。芙蕖:荷花的别名。蓉:一作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其一》是南宋苏庠创作的一首词。上阕描绘了秋景,枫落、野水、澹烟、衰草,勾勒出一幅萧索的旅途画面,又写词人醉眠于小坞黄茅店,梦入高城赤叶楼,营造出虚幻而迷离的氛围;下阕则直抒胸臆,“天杳杳,路悠悠”尽显前路的迷茫与孤寂,“钿筝歌扇等闲休”表达了对往昔欢娱不再的怅惘,“灞桥杨柳”“鸳浦芙蓉”等意象,以景衬情,将离愁别恨与怀人之思抒发得淋漓尽致。该词借秋景抒怀,将对往事流逝的伤痛与怀人之情巧妙融合,表达了作者对往事流逝的伤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苏庠(1065~1147),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养直,号后湖居士、眚翁等,祖籍泉州(今属福建)。少能诗,苏轼见其《清江曲》大为称赏,认为酷似李白,由此知名。尝应进士举,因犯名讳而被罢黜,遂无意仕进。徽宗大观四年,与徐俯、吕本中等在豫章结诗社唱和。绍兴三年,徐俯荐其贤,令赴朝,固辞。其词风格淡雅,多写隐逸情趣。其诗多咏山水隐逸之趣,但多不传,唯《清江曲》《平远堂》《惠安寺》诸诗为时人称颂。著有《后湖集》10卷,不传。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徽宗大观、政和年间,苏庠追随苏固,与徐俯、洪刍等人于江西结诗社,于澧阳(今湖南澧县)营建别墅,常在此悠游休憩。至高宗绍兴年间,苏庠与徐俯一同获皇帝征召,然徐俯应召赴朝,苏庠却坚辞不就,自此隐居,直至终老。这首诗便作于他婉拒征召后,纵情山水之时。彼时,他途经一处小山村,触景生情,往昔种种思绪翻涌,遂有感而发,成就此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怀人抒情诗。描绘了秋景中枫落、野水、澹烟、衰草的萧索之态,以及词人醉眠黄茅店、梦入赤叶楼的情景。通过“天杳杳,路悠悠”展现出前路的渺茫孤寂,以“钿筝歌扇等闲休”表达对往昔欢娱不再的感慨。又借“灞桥杨柳”“鸳浦芙蓉”等意象,营造出浓郁的离愁别绪氛围,抒发了作者对往昔之人的思念以及对往事流逝的伤痛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阕“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通过描写枫叶飘落、河梁荒野、秋水枯涩、淡烟缭绕、衰草连天、郊丘绵延等秋日景象,将秋的寥廓、苍凉与萧瑟展现得淋漓尽致,营造出一种衰败、孤寂的氛围,借此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下阕“天杳杳,路悠悠”,描绘了天空高远、路途漫长的景象,不仅是对眼前实景的描写,更外化了作者因梦而产生的惆怅情绪,天远路长仿佛也象征着作者漂泊无依的人生之路,以及归期渺茫的无奈与忧伤。“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以灞桥边年年经历离别的杨柳和鸳浦中荷叶凋零的芙蓉,进一步渲染出愁绪的无尽与沉重,借景抒情,表达出词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羁旅漂泊的感慨与悲叹。对比:现实中,作者行至山中,宿于简陋的“小坞黄茅店”,身处冷清寥落之境,秋景的萧瑟更添羁旅愁思;而在梦中,作者回到繁华城市,“梦倚高城赤叶楼”,享受着美好时光。这种对比,将现实的困苦与梦境的美好形成鲜明反差,加倍表现出作者愁情之深,以及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境遇的无奈。直抒胸臆:“钿筝歌扇等闲休”,作者直截了当地抒发感慨,“等闲”一词强调现实的无情,直白地表达出对往昔欢乐美好时光轻易消逝的无奈与叹惋。用典:“灞桥杨柳”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源自汉代长安灞桥折柳送别的习俗,古人常借灞桥柳表达离别之恨。这里作者借用此典,以灞桥边年年经历离别的杨柳,来抒发自己漂泊在外、与亲友分离的无尽恨意和愁绪。“鸳浦芙蓉”也蕴含着深意,鸳鸯常被视为爱情的象征,而芙蓉在古诗词中也常与美人或美好的情感相关联。“鸳浦芙蓉”可能暗示着作者曾经有过的美好爱情或情感经历,如今荷叶凋零,象征着这些美好已逐渐消逝,只剩下无尽的忧愁。通过这两个典故,作者将自己的身世之感、离别之愁、爱情之悲等复杂情感融入其中,使词作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厚,情感表达也更加含蓄委婉。

3. 分段赏析

上阕起笔“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词人以“河梁”为视觉坐标,犹如展开一幅徐徐铺陈的秋日长卷。“枫落”二字点明时序更迭,红叶凋零,既暗示时光流逝,又暗含漂泊之感;“野水秋”三字,写尽秋水枯瘦、寒潭清冽,水面似蒙着一层清冷的秋意。随着视线延展,远处“澹烟衰草”若隐若现,轻烟缭绕如愁绪缥缈,衰草连绵直至天际,与郊野山丘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广袤无垠却又荒寂冷寂的秋日图景。词人精选枫叶、野水、淡烟、衰草等极具秋意的典型物象,通过由近及远的空间转换,以细腻笔触构建出富有层次感的立体画面,浓墨重彩地渲染出秋的寥廓苍凉与萧瑟肃杀。这种景语亦是情语的写法,使得“醉眠小坞黄茅店”的出现自然流畅——秋景触发内心愁思,词人唯有借酒浇愁,于山野小村的简陋茅店中沉沉醉去。而“梦倚高城赤叶楼”则以梦境转入另一重境界,繁华高城与现实荒村形成强烈反差,梦境中“赤叶”与开篇“枫落”遥相呼应,既展现出词人对秋景意象的匠心经营,又通过虚实对照,将羁旅漂泊的孤寂愁苦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下阕“天杳杳,路悠悠”,词人从醉梦回归现实,眼前景象依旧是苍穹高远、前路茫茫。“杳杳”“悠悠”两个叠词,音韵悠长,如潺潺溪流,将词人的惆怅心绪缓缓流淌而出。这不仅是对旅途实景的描绘,更是词人内心情绪的外化——一场好梦过后,现实的寂寥与前路的未知,让原本漫长的行程愈发显得遥遥无期,增添了无尽的迷茫与彷徨。“钿筝歌扇等闲休”一句,笔锋陡转,直接抒发对往昔欢乐岁月不再的慨叹。“钿筝歌扇”代指昔日的歌舞繁华、声色娱情,而“等闲休”三字,道尽世事沧桑与命运无常,曾经的美好如过眼云烟,轻易消散,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惋惜。结句“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堪称点睛之笔,词人巧妙化用贺铸词句,借“灞桥杨柳”的离别典故与“鸳浦芙蓉”的凋零意象,以工整精妙的对仗,将情感推向高潮。“年年”强调离别之频繁、愁恨之绵长,“叶叶”突出愁绪之深重、悲伤之浓郁。灞桥边的杨柳,年年见证人间离别;鸳浦中的芙蓉,在凋零后只剩残叶,似在为即将到来的寒冬而忧愁。这既是对自身常年漂泊、历经无数离别的感慨,也是对岁月流逝、年华渐老的深沉喟叹。词人将个人的离愁别绪、身世之悲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借物言情,使得整首词意境深远,余韵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词言短意长,含蓄有味,写景言情,皆臻佳境;且格律工细,语言醇雅,深得小令创作三昧,是宋词中的上乘之作。

不详诗评家洪柏昭《唐宋词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文蔚《责己》

下一篇:宋·袁去华《清平乐·春愁错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