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n

朝代:宋作者:苏庠浏览量:2
nián
shí
zhuó
huā
qián
zuì
ér
jīn
huā
luò
rén
qiáo
cuì
mài
làng
juǎn
qíng
chuān
juān
shēng
lián
yǒu
shū
yàn
chū
xià
huái
fēng
jiā
zài
luò
xiá
biān
chóu
féng
jiāng
yuè
yuán

译文

回忆往昔,曾在花丛前畅饮至醉。​​如今春花凋零,人也面容憔悴。​​麦田如浪翻滚,席卷晴日照耀的平野。杜鹃啼鸣声凄切哀伤。虽有家书,却无鸿雁传递。初夏微风轻拂槐树,枝叶摇曳。故乡远在落日霞光的尽头。愁绪偏偏遇上江心圆月。

逐句剖析

"年时忆著花前醉":回忆往昔,曾在花丛前畅饮至醉。

# 年时忆著:想起去年。

"而今花落人憔悴":​​如今春花凋零,人也面容憔悴。

"麦浪卷晴川":​​麦田如浪翻滚,席卷晴日照耀的平野。

"杜鹃声可怜":杜鹃啼鸣声凄切哀伤。

# 可怜:使人悲怜。

"有书无雁寄":虽有家书,却无鸿雁传递。

"初夏槐风细":初夏微风轻拂槐树,枝叶摇曳。

# 槐风细:夏风轻柔和煦。

"家在落霞边":故乡远在落日霞光的尽头。

# 落霞:晚霞。

"愁逢江月圆":愁绪偏偏遇上江心圆月。

# 愁逢江月圆:在怀乡的愁思中正逢江上月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菩萨蛮》是南宋闽籍词人苏庠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运用今昔对比和季节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时光变迁中个人的际遇与心境。词的上阕,“年时忆著花前醉”回忆当年花下醉酒的时光,与如今“花落人憔悴”的现状形成对比,透露出人随境迁的况味。下阕,“有书无雁寄”和“愁逢江月圆”表达了词人有家书难寄、望月生愁的思乡怀人之情。全词选用了“麦浪卷晴川”、“杜鹃声可怜”等初夏时节的景象,并点出“槐风细”这一节气特点,共同营造出一种清静深远的画面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苏庠(1065~1147),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养直,号后湖居士、眚翁等,祖籍泉州(今属福建)。少能诗,苏轼见其《清江曲》大为称赏,认为酷似李白,由此知名。尝应进士举,因犯名讳而被罢黜,遂无意仕进。徽宗大观四年,与徐俯、吕本中等在豫章结诗社唱和。绍兴三年,徐俯荐其贤,令赴朝,固辞。其词风格淡雅,多写隐逸情趣。其诗多咏山水隐逸之趣,但多不传,唯《清江曲》《平远堂》《惠安寺》诸诗为时人称颂。著有《后湖集》10卷,不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思乡怀人词​​。此词描写了​​暮春初夏之景与漂泊羁旅之情​​,表达了​​游子客居他乡的孤寂落寞与深切愁绪​​。

2. 写作手法

对比:“年时忆著花前醉,而今花落人憔悴”​,以“年时”与“而今”形成时间差异,通过“花前醉”的欢乐与“花落憔悴”的凄凉对比,展现人生境遇的变化。昔日的纵情饮酒赏花与如今的孤独憔悴形成强烈反差,既暗示了时光流逝,又暗含了诗人对故国的追忆与现实的失落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年时忆著花前醉”回忆过去花前欢饮的惬意时光,洋溢着青春气息;下句“而今花落人憔悴”笔锋一转,以“花落”象征美好消逝,与“人憔悴”形成今昔强烈对比,突显岁月无情之悲。次二句“麦浪卷晴川”描绘麦田在晴空下如波浪翻滚的广阔景象,透出苍凉;“杜鹃声可怜”借杜鹃哀鸣的鸟声,渲染出凄清氛围,以声衬情,烘托人物内心的孤寂。下片起句“有书无雁寄”倾诉有书信却无鸿雁可传的无奈,点出游子思乡却音信断绝的困境;续以“初夏槐风细”写槐树微风轻拂的初夏情景,轻柔风丝反衬出沉重心情,增添静寂感。结尾“家在落霞边”设想家乡在落日余晖尽头,距离遥远;“愁逢江月圆”以江上圆满月光的明亮景象,反衬团圆不得的深愁,将思乡情感推向高潮。全词借景抒情,层层递进,在简洁语言中蕴含深沉愁绪,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题画薄荷扇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欧阳修《题滁州醉翁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