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回去吧,回去吧,
"不如归去":倒不如就此归隐,
"算来都是便宜":细细想来这才是最划算的。
"也无烦恼":归隐后既没有烦恼,
"也没是和非":也没有是是非非的纠葛。
"选个岩前净处":选择一处山岩前干净清净的地方,
"好盖个、小小庵儿":正好盖一座小小的庵堂。
"黄昏后":黄昏过后,
"安眠一觉":安心地睡上一觉,
"直睡到大齐斋时":一直睡到第二天吃斋饭的时候。
"此外别无事":除了这些再没有别的事情,
"逍遥快乐":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几个人知":可这种快乐又有几个人能知道呢。
"高官好做":高官虽然看起来好做,
"也要追陪":可也免不了要应酬、周旋。
"假若前遮后拥":就算出门前呼后拥,
"金鱼袋、厌损朝衣":身佩金鱼袋,身着华丽的朝服,时间久了也会让人厌烦。
"思量后":仔细想想,
"一个口里":一个人的嘴里,
"插得几张匙":又能同时插得下几张汤匙呢。
1. 分段赏析
“归去来兮,不如归去,算来都是便宜”:开篇便直抒胸臆,以“归去来兮”这一饱含归隐之意的经典表述起笔,强烈地表达出作者渴望回归的急切心情。“不如归去”进一步强化这种念头,“算来都是便宜”则从利益权衡角度,认为归隐是极为划算之事,为整首词奠定了向往归隐的情感基调。“也无烦恼,也没是和非”:此句紧承上句,阐述了作者认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在尘世中,烦恼与是非总是纠缠不休,而归隐则能摆脱这些纷扰,以一种极为直白的表述,突出了尘世纷扰与归隐宁静的鲜明对比,让人直观感受到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选个岩前净处,好盖个、小小庵儿”:描绘了作者归隐后的具体规划,打算在清幽的岩前净地,搭建一座小小的庵儿。这一细节生动展现出作者对归隐生活的细致构想,“岩前净处”突出环境的清幽静谧,“小小庵儿”则营造出一种质朴、简约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对远离喧嚣、回归自然本真生活的追求。“黄昏后,安眠一觉,直睡到大齐斋时”:这两句描绘了归隐后的惬意睡眠场景。黄昏之后,安然入睡,一觉睡到次日斋时,描绘出一种无忧无虑、悠然闲适的生活画面,侧面烘托出归隐生活带来的身心放松,与尘世中可能存在的忙碌、焦虑形成鲜明反差。“此外别无事,逍遥快乐,几个人知”:再次强调归隐生活除了日常起居,别无他事,唯有逍遥快乐。“几个人知”则透露出作者对这种快乐是一种小众的、不被多数人理解的感慨,进一步凸显出作者对这种独特生活方式的珍视,以及在世俗中知音难觅的心境。“高官好做,也要追陪”:此句开始转向对官场生活的思考。指出即使身处高官之位,看似风光无限,却也免不了要周旋应酬,“追陪”二字生动地展现出官场生活身不由己、复杂繁琐的一面,为后文进一步批判官场生活做铺垫。“假若前遮后拥,金鱼袋、厌损朝衣”:通过假设拥有高官厚禄后的场景,前呼后拥、身佩金鱼袋、身着朝衣,本是荣耀之事,但作者却用“厌损”二字表达出对这种生活的厌烦。表明这些外在的荣耀并不能给作者带来真正的快乐,反而成为一种负担,体现出作者对官场表面风光背后实质的清醒认识。“思量后,一个口里,插得几张匙”:以一个极具生活气息的反问作结,意思是一个人吃饭,一张嘴又能享用多少食物呢。这里用简单的生活现象,揭示出对名利的过度追求其实毫无意义,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与地位,个人实际所需也极为有限,深刻地讽刺了那些在官场中为名利奔波的人,点明了作者看淡名利、向往简单归隐生活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