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高情":古往今来那些高尚的情怀,
"都缘在林泉江曲":都源自于山林清泉和江河弯曲处的清幽之地。
"知此身如幻":深知自己的此生如同虚幻一般,
"宁羡锦衣华屋":又怎会羡慕那精美的华服和华丽的房屋呢。
"雅志偏怜雕浦月":我高雅的志趣偏偏喜爱那如雕琢过的江边水滨的月色,
"达人岂羡金山玉":通达事理的人又怎么会羡慕那堆积如山的黄金和美玉呢。
"喜满庭、花影日筛金":欣喜于庭院之中,阳光透过花丛筛下如金般的光影,
"苔斑绿":苔藓呈现出斑驳的绿色。
"终焉计":最终的人生之计,
"东篱菊":是像陶渊明一样在东篱旁栽种菊花。
"虚心杖":那有着空心的竹杖啊,
"南轩竹":就如同南边轩窗前的竹子一样。
"枕琴书高卧":头枕着琴和书,高高地躺卧着,
"坦然无辱":内心坦然,没有受到任何屈辱。
"万古兴亡春梦觉":千古以来的朝代兴亡,就像一场春天的梦,
"一溪云水平生足":醒来后才明白,有一条溪水、天上的白云相伴,这一辈子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看武陵三秀喷幽香":看那武陵之地的灵芝散发着阵阵幽香,
"芝田熟":种满灵芝的田地也已经成熟了。
1. 分段赏析
上片:“今古高情,都缘在林泉江曲”开篇点明主旨,古今那些高尚的情怀,都源于山林泉石、江河之畔,表明作者向往远离尘世的自然生活。“知此身如幻,宁羡锦衣华屋”,作者明白自身如同虚幻一般,不会羡慕那些华丽的衣服和高大的房屋,体现出对物质享受的轻视。“雅志偏怜雕浦月,达人岂羡金山玉”进一步说明自己高雅的志趣偏爱那如雕饰般的江浦月色,通达之人不会羡慕金山美玉,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喜满庭、花影日筛金,苔斑绿”,描绘了庭院中的美好景象,阳光透过花影洒下,如同金色的筛子,苔藓呈现出斑驳的绿色,充满了宁静与生机,表现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环境的喜爱和满足。下片:“终焉计,东篱菊”表明作者最终的打算,是像陶渊明那样在东篱下种菊,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蕴含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虚心杖,南轩竹”,以竹的虚心来象征自己的品格,希望能拥有像竹子一样谦逊的品质,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高雅情操的追求。“枕琴书高卧,坦然无辱”,写作者以琴书为枕,高卧其中,内心坦然,没有受到世俗的屈辱,展现出一种超脱和自在的心境。“万古兴亡春梦觉,一溪云水平生足”,作者认为千古兴亡就像一场春梦,醒来后才发觉,一溪云水平静流淌的生活才是自己一生所满足的,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看淡和对平淡生活的珍惜。“看武陵三秀喷幽香,芝田熟”,描绘了武陵山上的灵芝散发着幽香,芝田成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暗示了作者对仙境般美好生活的憧憬,也进一步强调了其超脱尘世的心境。
上一篇:宋·苏轼《大雨联句》
下一篇:宋·吴子良《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