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非采菉":采茶并非采摘菉草,
"远远上层崖":而是要远远地登上高高的山崖。
"布叶春风暖":春风和暖,茶树叶子舒展生长,
"盈筐白日斜":直到白日西斜,竹筐才被采满。
"旧知山寺路":早就熟悉去往山寺的道路,
"时宿野人家":途中时常在山野人家借宿。
"借问王孙草":想问问这王孙草,
"何时泛碗花":什么时候能在茶碗中泛起如花的茶沫呢。
唐代诗人
皇甫冉(718~770?),唐代诗人。字茂政,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天宝进士,历官无锡尉、左金吾兵曹、左拾遗、左补阙等职。皇甫冉与弟皇甫曾并称为“二皇甫”。其诗多送别寄赠之作,对乱世后的社会状况亦有所反映,语言工巧,“发调新奇,远出情外”(《中兴间气集》评语)。代表作品有《春思》《巫山峡》。著有《皇甫冉诗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这两句诗中“采茶非采菉”,明确指出采茶的对象不是菉草,强调了采茶的特定性。“远远上层崖”,“远远”体现出距离之远,“上”字表现出采茶地点的高峻,描绘出友人采茶需要攀登到高崖之上的情景,暗示了采茶的艰难。颔联:“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这两句诗中“布叶春风暖”,描绘出春风和暖,茶树叶子舒展生长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氛围。“盈筐白日斜”,说明采茶持续时间长,直到白日西斜,竹筐才被采满,进一步突出了采茶的辛劳。颈联:“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这两句诗中“旧知”表明诗人对去往山寺的路十分熟悉,“时宿野人家”则说明在采茶途中,友人时常会在山野人家借宿,体现出采茶过程的艰辛和友人的不易,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尾联:“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这两句诗中“借问”表示询问,“王孙草”在这里指代茶。“何时泛碗花”,诗人想象着茶在碗中泛起如花的茶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采茶成果的期待,也体现出诗人对茶的喜爱和对友人的牵挂。
上一篇:唐·杜荀鹤《马上行》
下一篇:唐·温庭筠《清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