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看秋水心无事":悠闲地观赏着秋天的江水,心中没有任何烦忧之事,
"卧对寒松手自栽":躺卧着面对自己亲手栽种的耐寒的松树。
# 卧:一作“坐”。
"庐岳高僧留偈别":庐山的高僧留下了偈语与我告别,
# 留:一作“寒”。,庐岳:庐山。
"茅山道士寄书来":茅山的道士寄来了书信。
"燕知社日辞巢去":燕子知道春社日的到来,便辞别巢穴飞走了,
"菊为重阳冒雨开":菊花为了迎接重阳节,冒着雨开放了。
#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浅薄将何称献纳":我才学浅薄如何能担当献纳之职,
# 献纳:祀奉、供奉。也指赠遗。
"临岐终日自迟回":面对歧路整日独自徘徊犹豫不决。
# 迟回:谓徘徊不完,无所适从。迟:一作“裴”。,自:一作“独”。,临岐:到歧路之处。
唐代诗人
皇甫冉(718~770?),唐代诗人。字茂政,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天宝进士,历官无锡尉、左金吾兵曹、左拾遗、左补阙等职。皇甫冉与弟皇甫曾并称为“二皇甫”。其诗多送别寄赠之作,对乱世后的社会状况亦有所反映,语言工巧,“发调新奇,远出情外”(《中兴间气集》评语)。代表作品有《春思》《巫山峡》。著有《皇甫冉诗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闲看秋水心无事,卧对寒松手自栽”,以“闲看”“卧对”两个动作,生动勾勒出诗人悠然闲适的生活状态。秋水宁静澄澈,诗人观之内心无事,体现出心境的恬淡;亲手栽种的寒松,象征着诗人的高洁志趣,寒松与秋水相互映衬,情景交融,既展现了秋日东郊的静谧之景,又表达出诗人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心境。颔联“庐岳高僧留偈别,茅山道士寄书来”,从自然之景转向人际交往。庐山高僧留下偈语告别,茅山道士寄来书信,通过描写与高僧、道士的往来,暗示诗人与佛道中人的密切关系,以及其对佛道思想的兴趣与追求,同时侧面烘托出诗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志趣。颈联“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燕子和菊花以人的情感与意识。燕子知晓社日到来便辞别巢穴,菊花为迎接重阳佳节冒雨绽放,巧妙点明时节,将自然现象与传统节日相融合,营造出浓郁的秋意氛围。“燕去”“菊开”形成对比,一“辞”一“开”,在展现自然物候变化的同时,暗含时光流逝之意,引发诗人对岁月更迭的感慨。尾联“浅薄将何称献纳,临岐终日自迟回”,直抒胸臆,诗人感叹自己才学浅薄,不知能用什么向朝廷进献,站在岔路口整日徘徊迟疑。“临岐”的犹豫徘徊,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在人生抉择面前的迷茫与困惑,既体现出其对自身能力的谦逊反思,又透露出渴望有所作为却又不知从何做起的无奈,使诗歌的情感基调从前面的闲适恬淡陡然转为深沉忧虑,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展现出诗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 只如说家常话,有其朴真,无其隽妙。
清黄周星《唐诗快》
# 前六句写景处,自带烟霞气味,末联亦不失忠爱之思,则此君亦未尽俗物也。
《评注唐诗鼓吹》
# 休沐诗写到如此田地,真乃现宰官身而说法也!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结体淡缓,腹联有比而兴极佳。
清乔亿《大历诗略》
# 七、八将欲作自商语,而五、六先用秋郊景物画一粉本。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上一篇:唐·汪遵《渑池》
下一篇:唐·岑参《寄宇文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