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xiāng
·
·
sǒu
guī

朝代:宋作者:沈瀛浏览量:3
sǒu
guī
péng
yǒu
lái
shù
duō
xiāng
wèn
shuí
xìng
zài
zhōng
yún
táo
jìng
jié
bái
shì
shào
yáo
shí
shí
duì
xiào
xuān
xíng
cáng
shì
guī
zhāo
zhāo
xiāng
huàn
xiāng
yuàn
jīn
shēng
shì
cháng
xiāng
shǒu
zuò
mén

译文

我这村野老人想要归隐了。朋友们会来吗。朋友数量不多、只有几个彼此投合的人。若问起他们姓甚名谁,都住在哪里。那便是说陶渊明,白居易,邵雍。我和他们时常面对面交谈,(有时说到会心处)便举臂欢笑。他们的处世方式和人生选择,是我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日日夜夜,我们相互呼唤、相互陪伴。我希望这一生,都能和他们长久相伴,做他们的追随者。

逐句剖析

"野叟归欤":我这村野老人想要归隐了。

"朋友来无":朋友们会来吗。

"数无多、":朋友数量不多、

"几个相于":只有几个彼此投合的人。

"问谁姓字":若问起他们姓甚名谁,

"在底中居":都住在哪里。

"云陶靖节":那便是说陶渊明,

"白居士":白居易,

"邵尧夫":邵雍。

"时时对语":我和他们时常面对面交谈,

"一笑轩渠":(有时说到会心处)便举臂欢笑。

"他行藏、":他们的处世方式和人生选择,

"是我规模":是我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朝朝暮暮":日日夜夜,

"相唤相呼":我们相互呼唤、相互陪伴。

"愿今生世":我希望这一生,

"长相守":都能和他们长久相伴,

"作门徒":做他们的追随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行香子·野叟归欤》是南宋沈瀛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围绕作者归隐后的交友生活展开。上阕开篇表明自己归隐的想法,接着询问朋友的情况,随后点明朋友是陶渊明、白居易、邵雍等古代贤士,暗示自己交友的高雅志趣。下阕通过对话形式展现友人间的默契情谊,强调朋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最后表达自己希望一生与朋友相伴、向他们学习的愿望。整首词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雅交友的追求。全诗​​语言精练朴实、意味深长,展现了宋代文人不求张扬、疏离官场名利的价值取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沈瀛(1135?~1196?),南宋词人。字子寿,号竹斋,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少入太学,名闻四方。绍兴三十年进士,任太平州教授,历任国子录、枢密院编修官等职,官至淮东安抚使参议。其长调写景学柳永,小令则杂采民间俗语、佛道禅语、玄谈、格言入词。著有《沈子寿文集》及《旁观录》,已佚,现存《竹斋词》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隐逸抒怀词​​。此词描写了​​作者与志趣相投的友人共话高洁理想的场景​​,表达了​​愿终身追随先贤足迹、坚守隐逸精神家园的志趣​​。

2. 写作手法

叠词:“时时对语,一笑轩渠。朝朝暮暮相唤相呼”运用了叠词手法。“时时”强调了诗人与友人交流的频繁,生动展现出他们相处时时刻相伴、频繁交流的状态,凸显出彼此关系的亲密无间。“朝朝暮暮”则从时间维度,强调了这种相伴相呼的长久与持续,不分昼夜,日复一日。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强化了诗人渴望与友人长久相伴、不愿分离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希望与友人今生今世长相守、作门徒的真挚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真挚。

3. 分段赏析

上阙“野叟归欤。朋友来无”开篇以“野叟”自称,“归欤”直接表达出归隐的想法,简洁而直接。“朋友来无”则以简单的问句,引发对朋友是否会来相聚的期待,为下文描述朋友做铺垫,奠定了全词关于交友的基调。“数无多、几个相于。问谁姓字,在底中居”“数无多”说明朋友数量有限,“几个相于”强调朋友间彼此投合,突出朋友关系的纯粹和亲密。“问谁姓字,在底中居”以询问的方式,增添了一种神秘感,引发读者对朋友身份的好奇,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朋友的介绍。“云陶靖节,白居士,邵尧夫”直接点明理想中的朋友是陶渊明、白居易、邵雍这三位古代贤士。他们都是历史上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情的人物,作者将他们视为理想朋友,体现出自己对高雅、贤德之人的追求,也暗示了自己想要归隐后与这样的贤士交往的愿望。下阙“时时对语,一笑轩渠”描绘了与朋友相聚时的场景,“时时”强调相聚的频繁,“对语”体现出朋友间深入的交流。“一笑轩渠”生动地描绘出朋友相聚时开怀大笑的欢乐情景,表现出相处时的轻松愉快和融洽氛围。“他行藏、是我规模”此句表明朋友的处世方式和人生选择是自己学习和效仿的榜样。“行藏”涵盖了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和态度,作者将朋友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体现出对朋友的敬重和对高尚处世态度的追求。“朝朝暮暮,相唤相呼”“朝朝暮暮”强调时间的长久和持续,“相唤相呼”形象地描绘出朋友之间亲密无间、相互陪伴的关系。进一步渲染了与朋友相处时的融洽和欢乐,突出了朋友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性。“愿今生世,长相守,作门徒”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愿望,希望这一生都能与朋友长久相伴,“长相守”强调了陪伴的长久性。“作门徒”则更进一层,表明自己愿意追随朋友、向他们学习,深化了主题,体现出对这种交友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脱京口·出门难》

下一篇:宋·方岳《独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