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huá
qīng
gōng
jué
sān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2
cháng
ān
huí
wàng
xiù
chéng
duī
shān
dǐng
qiān
mén
kāi
hóng
chén
fēi
xiào
rén
zhī
shì
zhī
lái

译文

从长安回望,骊山景致宛如团团锦绣,山顶上华清宫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逐句剖析

"长安回望绣成堆":从长安回望,骊山景致宛如团团锦绣,

#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山顶千门次第开":山顶上华清宫门依次打开。

# 次第:依次。,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一骑红尘妃子笑":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

# 妃子:指杨贵妃。《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

"无人知是荔枝来":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 知是:一作“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是唐代杜牧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以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事件为切入点,深刻揭露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批判了统治者为满足私欲而劳民伤财的行为。全诗语言简洁,却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事件场景,以小见大,从送荔枝这一细节深刻揭示了统治阶层的腐朽本质,具有强烈的批判意味,是杜牧咏史诗的经典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杜牧创作此组诗时,正值晚唐社会矛盾尖锐、藩镇割据加剧、宦官专权跋扈的动荡时期。诗人途经骊山华清宫(唐玄宗开元十一年所建行宫),目睹这座曾见证帝王奢靡生活的历史遗迹,有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当年的荒淫误国,联想到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的现实,遂以咏史绝句的形式借古讽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诗。诗歌描绘了从长安回望华清宫,骊山如锦绣堆积,山顶宫门依次打开的壮丽景象。接着写一人骑着快马扬起红尘,杨贵妃露出了笑容,而无人知道这是为她运来荔枝。表达了诗人对唐玄宗和杨贵妃荒淫奢靡生活的批判,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描写,揭示了统治阶级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劳民伤财的本质,同时也借古讽今,对晚唐统治者的腐败现象进行了警示,蕴含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2. 写作手法

对比:“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以华清宫的壮丽景象为铺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陡然转折,以“红尘”与“妃子笑”的鲜活画面,对比出统治者的享乐与百姓的疾苦。细节描写:“一骑红尘”的动态场景与“妃子笑”的情态刻画,以小见大,揭示权力滥用与民生漠视的本质。

3. 分段赏析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首句“长安回望绣成堆”以回望视角勾勒华清宫的壮丽全景,“绣成堆”三字既指骊山植被葱茏如锦绣,又暗喻帝王生活的奢靡无度。次句“山顶千门次第开”以动态画面展现特权阶层的排场,“千门”与“次第开”的铺陈,为后文的转折埋下伏笔。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陡然转向特写:驿马扬尘的“红尘”与贵妃展颜的“笑”形成强烈视觉冲击,“无人知”三字如点睛之笔,既揭露统治者将民生疾苦隐匿于特权之后的荒诞,又以悬念引发读者对历史教训的深思。

4. 作品点评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是一首经典的咏史诗。在写作上,借古讽今的手法运用巧妙,使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对比和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语言简洁明快,却能深刻地揭示出统治阶级的荒淫本质。从内容上看,诗歌以小见大,通过运送荔枝这一事件,反映了唐玄宗时期的社会问题,对后世了解历史和反思现实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学价值方面,它体现了杜牧诗歌的独特风格,既有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又有对现实的批判精神,被广泛传颂和赞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遁斋闲览》云:杜牧《华清宫》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尤脍炙人口。据《唐纪》:明皇以十月幸骊山,至春即还宫,是未尝六月在骊山也。然荔枝盛暑方熟。词意虽美而失事实。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 明皇天宝间,涪州贡荔枝,到长安,色香不变,贵妃乃喜。州县以邮传疾走称上意,人马僵毙,相望于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形容走传之神速如飞,人不见其何物也。又见明皇致远物以悦妇人,穷人之力,绝人之命,有所不顾。如之何不亡?

宋谢枋得《注解选唐诗》

# 此赋当时女宠之盛,而今日凄凉之意于言外见之,太白“吴王美人”篇同意。

明敖英《唐诗绝句类选》

# 郭云:“无人知”,写得忽然,又讽得婉。俗(首句下)。妙(末句下)。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鲍防《杂感》诗曰:“五月荔支初破颜,朝离象郡夕函关。”此作托讽不露。杜牧之《华清宫》诗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二绝皆指一事,浅深自见。

明谢榛《四溟诗话》

# 钟云:可见可思。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陆时雍曰:似记事语。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因过华清宫追思往事而作。末二句谓红尘劳攘,专奉内宠,感慨殊深。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首二句赋本题,宫在骊山之上,楼台花木,布满一山,亦称绣岭,故首句言“绣成堆”也。后二句言回想当年,滚尘一骑西来,但见贵妃欢笑相迎,初不料为驰送荔枝,历数千里险道蚕丛,供美人之一粲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下一篇:唐·杜牧《紫薇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