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蕃兵报国雠":昨天晚上,大军报了河湟失陷多年的深仇,
# 报国雠:指为唐朝报仇雪耻。雠:一作仇。深仇。,蕃兵:本指吐蕃之兵,唐代宗年间,吐蕃大举进犯唐河西一带,凉州也被吐蕃所占。唐宣宗大中元(848年)沙州张义潮率领士兵及汉民逐走吐蕃守将,夺得沙州,后又收复河西等地献给唐王朝,故此处蕃兵当指被吐著占领之地的起义士兵。蕃:吐蕃。兵:一作军。
"沙州都护破凉州":这是沙州都护张议潮收复了凉州。
# 破:收复。,沙州都护:即张义潮。沙州,唐时沙州辖今甘肃省安西县至新疆吐鲁番县一带,治所在今敦煌县。
"黄河九曲今归汉":河湟地区从今起又归属大唐,
# 汉:大唐。,黄河九曲:泛指甘肃、宁夏、青海一带,当时为吐蕃所占。
"塞外纵横战血流":你看那塞外敌尸纵横,鲜血四流。
# 血流:鲜血四流。
晚唐诗人
薛逢(806?~874?),唐代诗人。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会昌元年进士,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其文辞俊拔,所作《凿混沌赋》《真珠帘赋》等赋大为时人所称。其诗名颇盛,工于七律,风格俊爽,多悼古悲今、抒发抑郁之作,《宫词》一诗流传最广。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边塞战争诗。描绘了沙州人张义潮趁吐蕃内乱,带领不甘受压迫的军民起义,成功收复河西陇右地区的壮举,展现了战争胜利的一面。同时,又通过诗句点明民族战争致使流血不断,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看似语调平淡,实则营造出一种复杂的氛围,既体现出对收复失地的自豪,又表达了对战争残酷的悲悯,将情感从对胜利的欣喜延伸至对战争下百姓苦难的同情,使情感浓烈而深沉,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2. 分段赏析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直叙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沙州土豪张议潮率众起义的壮举。张议潮趁吐蕃内乱,率领军民不仅收复被吐蕃占领长达60年之久的沙州城,还势如破竹,短期内迅速夺回瓜州、甘州、肃州等地,并果断派遣十路使者赶赴唐朝,呈上河西十一州地图,向朝廷报捷。此句如同一幅激昂的战争画卷,描绘出正义之师的英勇无畏与收复失地的酣畅淋漓,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风起云涌的战争场面和军民们同仇敌忾的决心。“黄河九曲今归汉”,短短七字,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九曲”蜿蜒数千里,如今随着河西地区的收复,再度纳入唐朝版图。这不仅是领土的回归,更象征着大唐昔日辉煌的重现,民族自豪感在诗人心中油然而生,同时也唤起读者对国家强盛、领土完整的强烈共鸣。然而,笔锋陡然一转,“塞外纵横战血流”,瞬间打破了前句营造的喜悦氛围,将残酷的现实赤裸裸地呈现出来。尽管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可塞外依旧战火纷飞,人民在战乱中痛苦挣扎,鲜血横流。这一句是对吐蕃内部长达二十余年纷争的真实写照,论恐热发动的叛乱使得这片土地满目疮痍。而凉州,即便已被收复,在咸通四年(863年)又沦为唐、归义军与嗢末三方势力争夺的焦点,百姓深陷战火,不得安宁。
3. 作品点评
相较于其艺术价值,这首《凉州词》的史料价值或许更为突出。从诗里“沙州”“凉州”等地名不难推断,它反映的是中唐时期河湟(今青海一带)区域的战事。河湟这片土地,原本是吐谷浑的领地,然而后来其内部爆发内讧,国王惨遭部下杀害,唐朝借此契机,一度成功收降当地军队。但吐蕃生性凶悍,对这片土地觊觎已久,不断发起侵扰。历经多年鏖战,这片土地最终被吐蕃抢夺而去。
# 明似赞扬收复凉州,黄河全入版图,然末句见杀戮之惨,合首句观之,暗讽依靠番军之非计也。
古代文学家周本淳《唐人绝句类选》
下一篇:唐·王建《赏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