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án
tián
jiā

朝代:唐作者:薛逢浏览量:1
nán
cūn
qíng
xuě
běi
cūn
méi
shù
máo
yán
xiǎo
​​jìn
kāi
mán
chū
mén
ér
lóng
yíng
láng
lái
xiāng
féng
dàn
zhù
xīn
zhēng
shòu
寿
duì
chóu
jǐng
cuī
cháng
xiào
shì
lín
yīn
huàn
bié
guān
qīng
shì
shí
nián
huí

译文

南村的积雪映着晴光,北村的红梅悄然绽放,树丛掩映的茅草屋檐下,家家户户在清晨敞开了门扉。青年男女提着酒具(蛮榼)出门访友,家犬(乌龙)欢快地摇尾迎接来往的姑娘。人们相遇时互道新年长寿的吉祥话,举杯共饮间哪管天色渐晚、岁月流逝。可笑读书人为求官位离乡别亲,区区一职竟要轻付十年难归的代价。

逐句剖析

"南村晴雪北村梅":南村的积雪映着晴光,北村的红梅悄然绽放,

"树里茅檐晓尽开":树丛掩映的茅草屋檐下,家家户户在清晨敞开了门扉。

"蛮榼出门儿妇去":青年男女提着酒具(蛮榼)出门访友,

# 榼:盛酒的器具。,蛮: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

"乌龙迎路女郎来":家犬(乌龙)欢快地摇尾迎接来往的姑娘。

# 乌龙:一作鸟飞。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作为家犬的命名。后世则以此作为狗的代称。

"相逢但祝新正寿":人们相遇时互道新年长寿的吉祥话,

# 新正:元旦。

"对举那愁暮景催":举杯共饮间哪管天色渐晚、岁月流逝。

# 暮景:夕阳。,那:哪里,怎么会。,对举:相对举杯。

"长笑士林因宦别":可笑读书人为求官位离乡别亲,

# 士林:指士大夫阶层。

"一官轻是十年回":区区一职竟要轻付十年难归的代价。

# 轻:往少里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元日田家》是唐代诗人薛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作者被贬四川期间,通过描绘元日(农历正月初一)田家的节庆场景,展现了乡村淳朴祥和的民风与自然清新的田园风光。首联以“南村晴雪北村梅”开篇,勾勒出雪霁梅绽的南北村景,茅檐晓开的细节点出元日清晨的生机;颔联“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写村民携酒互访、家犬迎客的热闹画面,生动呈现了乡间拜年习俗的质朴情趣。​颈联“相逢但祝新正寿”转写村民互祝长寿、举杯忘忧的豁达;尾联“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则陡生感慨,以“长笑”自嘲士人为宦途漂泊别离,反衬田家团圆之乐,暗含对官场沉浮的厌倦与归隐之志。全诗语言明快,意象清新,在欢庆基调中暗藏对比——田家元日的温馨自在与士林宦游的孤寂艰辛形成强烈反差,既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倾慕,亦流露出诗人仕途失意后对返璞归真的向往。其艺术感染力在于以节俗之乐寄寓超脱之思,于平淡处见深意,展现了薛逢诗歌“豪逸之态”与“率然而成”的独特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薛逢(806?~874?),唐代诗人。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会昌元年进士,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其文辞俊拔,所作《凿混沌赋》《真珠帘赋》等赋大为时人所称。其诗名颇盛,工于七律,风格俊爽,多悼古悲今、抒发抑郁之作,《宫词》一诗流传最广。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日田家》是薛逢于唐代贬谪期间所作。薛逢在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进士及第,历任侍御史、尚书郎等职,但因性格孤傲、议论激切,屡次触怒权贵,导致仕途坎坷。此诗即创作于其贬官四川之时,借元日田家之景,抒发对官场浮沉的厌倦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节令田园诗。全诗描绘了唐代农村正月初一的喜庆场景与淳朴民风,通过雪映红梅、茅檐尽开、儿妇携礼归宁、家犬迎客、乡邻互祝长寿等生动细节,营造出祥和欢愉的节日氛围。同时,诗人以“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的感慨,在尾联陡然转折,揭示了宦游士人背井离乡的无奈,与田家团圆温馨形成鲜明对比,含蓄表达了自身贬谪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羁绊的厌倦。

2. 写作手法

互文:“南村晴雪北村梅”,通过互文手法,实指​​南北两村共有的统一景象​​,即"晴雪映梅"的美景覆盖了整个村落。雪后初晴与红梅绽放并非地理分割,而是共同构成新春的清新画面。对比:“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以“晴雪”对“梅”、“茅檐”对“晓开”,展现南北村落纯净明媚的初春景象,凸显农家与自然交融的恬淡。

3. 分段赏析

首联:“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以互文手法描绘雪霁初晴的元日晨景,“南村晴雪”与“北村梅”相互映衬,红梅傲雪、村落素裹,色彩明丽中透出新春生机。“树里茅檐晓尽开”展现家家户户敞开柴门的场景,暗示村民喜迎新岁的开放心态,烘托出淳朴祥和的田园节日氛围。颔联:“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蛮榼”(酒器)点明儿妇携礼回娘家的习俗,“乌龙”(家犬)迎客的细节生动再现乡村走亲访友的热闹场景。“儿妇去”与“女郎来”形成双向流动的画面,凸显元日团聚的亲情纽带与邻里互动。通过日常器物与家犬命名(唐代民俗称犬为“乌龙”)的在地化书写,传递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域风情。颈联:“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但祝新正寿”聚焦百姓相见互道祝福的瞬间,强调元日祈福的核心主题;“对举那愁”以反问句式,表现乡民饮酒庆贺时忘却时光流逝的豁达。“暮景”双关天色向晚与人生暮年,却以“那愁”轻松化解,反衬田家乐天知命的生活态度。与士林“宦别”之愁形成潜在对照,为尾联议论埋下伏笔。尾联:“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长笑”表面讥讽读书人为仕途离别亲故,实则自我解嘲。薛逢因恃才傲物屡遭贬谪(本诗作于贬谪四川期间),此处借田家团圆反衬宦游漂泊的孤寂。“一官轻是十年回”揭露官场沉浮的代价:微末官职竟需十年方能归乡,深化对功名价值的质疑。尾联点明全诗核心矛盾——田园天伦之乐与士林宦途困局的对立,表达对自由农耕生活的向往,暗含对官场束缚的厌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六月三日夜闻蝉》

下一篇:唐·白居易《紫薇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