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shàng
shān
yīn
cuī
shào
guó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1
chūn
yáng
liǔ
rén
cǎo
běn
róng
yǒu
shí
shān
yīn
dìng
yuǎn
jìn
jiāng
shàng
xiāng
lán
tíng
huì
kōng
yín
shī

译文

春天来临,堤边杨柳吐出新芽,回想起和友人相约的时光。草木自己是没有感觉的,他们的生死荣枯自有时节决定。山北的景象如旧,我还在岸边日日思念着你。我们还没有在兰亭相会,我只能独自在这里空吟禊诗。

逐句剖析

"春堤杨柳发":春天来临,堤边杨柳吐出新芽,

"忆与故人期":回想起和友人相约的时光。

# 期:相约。

"草木本无意":草木自己是没有感觉的,

"荣枯自有时":他们的生死荣枯自有时节决定。

"山阴定远近":山北的景象如旧,

# 定:究竟。

"江上日相思":我还在岸边日日思念着你。

"不及兰亭会":我们还没有在兰亭相会,

# 兰亭会:会:一作事。兰亭:亭名。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之兰渚山上。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之谢安等同游于此,羲之作《兰亭集序》。指《兰亭帖。唐李约《萧子云飞白萧字赞序》:“比获《兰亭》之书,世情观之,未若野人之块,不阙於世,在世为无用之物,苟适余意,於余则有用已多。”宋陆游《太平时》词:“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明陶宗仪《刻》:“《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南宋理宗内府所藏,每版有内府图书钤缝玉池上,后归贾平章。”郁达夫《寄映霞》诗之二:“欲撰西泠才女传,苦无椽笔写《兰亭》。

"空吟祓禊诗":我只能独自在这里空吟禊诗。

# 祓禊诗:疑指王羲之诸人之《兰亭集》诗。禊诗:犹祓除。古祭名。源于古代“除恶之祭”。或濯于水滨(薛君《韩诗章句》),或秉火求福(杜笃《祓禊赋》)。三国魏以前多在三月上巳,魏以后但在三月三日。然亦有延至秋季者(刘桢《鲁都赋》)。汉刘桢《鲁都赋》:“及其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民胥祓禊,国于水嬉。”《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东流水上”南朝梁刘昭注:“蔡邕曰:《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自上及下,古有此礼。今三月上巳,祓禊於水滨,盖出於此。”唐张志和《上巳日忆江南禊事》诗:“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辽史·王鼎传》:“适上巳,与同志祓禊水滨,酌酒赋诗。”清龚自珍《百字令》词:“珂佩晨闲,文章秋横,祓禊西山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是唐代孟浩然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主题为思念友人。诗开篇以春日堤岸杨柳抽芽之景起兴,勾起对与故人约定的回忆,借景抒情,奠定思念基调。“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借草木荣枯隐喻人生境遇,在思念中融入对人生起伏的豁达与无奈,增添哲理意味。“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用直白语言倾诉对友人的每日思念。尾联“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以无法像古人举行兰亭集会般欢聚,只能空吟祓禊诗,抒发遗憾与对相聚的向往。诗人善用借景抒情,借春景、草木等传情达意,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层层递进地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展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由孟浩然创作。唐玄宗开元十七年至十八年(729年―730年)间,孟浩然赴越中游历,途中写下此诗。此时他在旅途中,对友人崔少府国辅思念日深。该诗与《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为先后之作,从诗中情境判断,此诗创作在前。在游历过程中,诗人触景生情,借诗抒发对友人的牵挂与思念,以及未能与友人欢聚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怀人诗。诗中借春堤杨柳等景象,描写了诗人在江上对山阴友人崔少府国辅的思念。开篇由春堤杨柳抽芽,忆起与故人的约定,接着以“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蕴含人生哲理之句,表达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而后直陈虽不确定山阴距离远近,但每日相思不断,最后借兰亭会的典故,抒发无法与友人欢聚的遗憾,传达出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真挚的情谊。

2. 写作手法

触景生情:“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通过描写杨柳发芽的春景,引发对友人的回忆和思念之情。寓情于景:“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借草木荣枯自然现象,融入自己的哲思和无奈情绪,为后文抒情做铺垫。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开篇描绘“春堤杨柳发”的春日盛景,杨柳抽芽,生机勃勃,本是充满希望与活力之景。然而诗人却借此乐景,反衬内心的哀伤。此时他正饱受思念友人之苦,无法与友人相聚。美好的春景与内心的孤寂惆怅形成强烈反差,更凸显出离别之痛与相思之深,让哀伤之情在乐景的映衬下愈发浓烈,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情感的深沉与复杂。

3. 分段赏析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此联描绘春日堤岸杨柳抽芽之景,引发诗人对与友人约定的回忆。借景抒情,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牵挂,在生机盎然的春景中,思念之情愈发浓郁。运用起兴手法,以春堤杨柳起兴,自然引出对故人的追忆,为全诗奠定思念基调。同时,语言清新自然,符合孟浩然诗歌一贯风格。“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诗人感慨草木自身并无情感意志,它们的荣枯遵循自然时节规律。表面写草木,实则蕴含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人生起伏的豁达与无奈,在思念友人的愁绪中增添了哲理意味。借草木荣枯来隐喻人生境遇,使诗歌富有深意,深化了情感表达,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诗人思量山阴距离自己或远或近,而自己在江上每日都思念着友人。诗人采用质朴直白的语言,不加修饰地表达内心思念,情感真挚动人,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像古人举行兰亭集会那般与友人欢聚,只能徒然吟诵祓禊之诗。抒发无法与友人相聚的遗憾与失落,同时也表达出对与友人相聚美好时光的向往。诗人委婉含蓄地传递复杂情感,丰富诗歌文化内涵,使情感表达更具韵味。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中,友人因故未能赴兰亭之约,诗人借此倾诉对其的思念。开篇以杨柳起兴,杨柳是春天的典型景物,诗人触景生情,情谊在字里行间自然流淌,真挚动人。“日相思”“空吟”等词句,鲜明凸显出情感的浓烈。此诗抒情效果显著,源于诗人将与故友的离别置于季节变换、时光流转的维度书写。草木荣枯暗示人生起伏,使对离别的咏叹融入对人生的感慨,增厚了情感底蕴。诗人选取春天欣欣向荣的杨柳入诗,以乐景衬哀情。蓬勃春景与内心离情形成反差,强化了伤感韵味,让诗歌情思更加深沉幽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牛峤《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

下一篇:唐·薛逢《凉州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