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秋光动客情":满目萧瑟的秋景牵动游子的愁思,
# 眼:原作点,据四库本改。
"小园闲步杖藜轻":我拄着轻便的藜杖在小园中缓步徐行。
"黄花憔悴应思晋":园中菊花憔悴,仿佛也在追忆晋代风骨,
"才遇渊明香便清":若得陶渊明这般高洁之人相伴,菊香自会愈发清雅。
元代诗人
黄庚(?~?),元代诗人。字星甫,号月屋。天台(今属浙江)人,一说临海人。曾为太学生,宋亡科举废,浪迹江湖,着意为诗文。参加宋遗民诗社活动,在越中诗社以《枕易》诗试为第一。其诗颇为当时推重,体格虽沿江湖派,然颇有风致婉约之语,与晚唐人为近。著有诗集《月屋漫稿》1卷、《月屋樵吟》4卷。
1. 写作手法
用典:“黄花憔悴应思晋,才遇渊明香便清”句巧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原意是陶渊明借菊花寄托高洁隐逸情怀,菊花也成为其人格象征。诗人在此将菊花状态与陶渊明关联,先写菊花“憔悴”显落寞,再以“遇渊明香便清”转折,写菊花因遇陶渊明而清香焕发。借典故中二者的文化绑定,将菊花从憔悴到香清的变化,转化为对渊明式高洁人格的追慕,以具象场景强化高洁品格需知音赏识的主旨。
2. 分段赏析
首句“满眼秋光动客情”以“满眼秋光”勾勒出秋日全景,“动客情”三字直抒胸臆,点明诗人作为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秋景本易引发人内心的感慨,而“动”字将客观秋景与主观情感巧妙联结,让无形的情思因秋光而显,奠定了全诗感伤而深沉的基调。次句“小园闲步杖藜轻”转入诗人的行动描写。“小园闲步”展现出诗人在秋日里漫步园中的闲适姿态,“杖藜轻”既点明诗人或许年事已高,需拄杖而行,又以“轻”字暗示其漫步时心境的平和,与首句的“客情”形成对比,在闲适中暗藏着难以排遣的愁绪。第三句“黄花憔悴应思晋”描写园中的黄花(菊花)。“憔悴”一词描绘出秋菊在寒风中略显枯槁的形态,而“思晋”则赋予菊花深层的文化意蕴——晋代是陶渊明爱菊的时代,此处借菊花的“思晋”暗指其对陶渊明的追怀,将自然景物与历史人物相勾连。末句“才遇渊明香便清”进一步深化菊花与陶渊明的关联。诗人想象一旦菊花遇到陶渊明这样的知音,便会散发出清雅的香气。这里以菊花“香便清”的变化,既赞美了陶渊明爱菊、懂菊的高雅情怀,也暗含着诗人自身对这种隐逸高洁品格的向往,让全诗的情感从客居之愁升华为对精神品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