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o
yuán

朝代:唐作者:权德舆浏览量:1
liáo
yuán
dào
shàng
céng
xiāo
shí
yuè
gōng
wàn
guó
cháo
lái
qīng
kōng
tái
diàn
殿
zhào
shān
jiāo

译文

曲折环绕的宫墙和上下重叠的通道延伸到高高的云霄之上,在农历十月,离宫之中有众多国家的使臣前来朝拜。胡人的兵马忽然杀到,皇帝的车驾仓促离去,只留下空荡荡的台殿映照山头。

逐句剖析

"缭垣复道上层霄":曲折环绕的宫墙和上下重叠的通道延伸到高高的云霄之上,

"十月离宫万国朝":在农历十月,离宫之中有众多国家的使臣前来朝拜。

"胡马忽来清跸去":胡人的兵马忽然杀到,皇帝的车驾仓促离去,

"空余台殿照山椒":只留下空荡荡的台殿映照山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朝元阁》是唐代诗人权德舆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以“朝元阁”为切入点,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传递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前两句聚焦阁楼的昔日盛景:高峻的建筑直插云霄,十月秋日里,离宫之中各国使臣纷至朝见,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后两句笔锋陡转,写突如其来的变故——胡骑突袭,帝王的仪仗仓促撤离,曾经热闹的楼阁如今只剩残影,静静映照着山巅,徒留荒凉。全诗语言简练,通过场景的鲜明对比,暗含对战争破坏、繁华易逝的无奈与叹惋,情感含蓄而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文学家

权德舆(759~818),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名士权皋之子。以文章进身,由谏官累迁至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于山南东道节度使任。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权德舆为贞元、元和两朝文坛盟主,也是中唐台阁体的重要作家。其创作以文章著名,为文“尚气尚理”,主张“体物导志”“有补于时”,不满于“词或侈靡,理或底伏”之衰薄文风。其文弘博雅正,温润周详。其诗以五言居多,五古、五律赡缛浑厚,颇多佳作。严羽《沧浪诗话》谓其诗“有绝似盛唐者”。代表作品有《两汉辨亡论》《玉台体》《岭上逢久别者又别》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缭垣复道上层霄”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离宫建筑的雄伟景象。“缭垣”指曲折环绕的宫墙,“复道”是上下重叠的通道,二者共同构成宫廷的威严格局;“上层霄”则通过夸张手法,将建筑拔高至与云霞相接的高度,凸显其恢弘气势。此句虽未直接抒情,但通过对建筑群的刻画,暗喻王朝昔日的强盛与辉煌。次句“十月离宫万国朝”进一步强化主题。“十月”点明深秋时节,本应是万物凋零之时,却与“万国朝”的盛况形成反差——各国使节仍在此时汇聚离宫朝拜,侧面烘托出王朝的政治影响力。此句语言凝练,“万国朝”三字以数量词的铺排,传递出四海归心的盛世气象。第三句“胡马忽来清跸去”笔锋陡转,场景从繁华骤变为荒凉。“胡马”象征外族入侵,“清跸”原指帝王出行时清道戒严的仪仗,此处代指帝王仓促撤离。动词“忽来”“清跸去”形成急促的节奏对比,生动再现了战乱突发的混乱与皇权瞬间崩塌的转折,蕴含强烈的历史沧桑感。末句“空余台殿照山椒”以景结情,余韵悠长。“空余”二字直击废墟本质,昔日辉煌的台殿如今只剩断壁残垣;“照山椒”描绘夕阳余晖映照山巅的景象,“山椒”即山顶,既点明离宫的地理高度,又暗含“王朝基业终成丘墟”的隐喻。光影的留存与人事的消逝形成残酷对照,将家国覆灭的悲怆推向极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

下一篇:唐·司马扎《宫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