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uān
zhào
xìng
shàng
yuàn

朝代:唐作者:武则天浏览量:1
míng
zhāo
yóu
shàng
yuàn
huǒ
bào
chūn
zhī
huā
lián
dài
xiǎo
fēng
chuī

译文

明天早上要游览上苑,火速传诏给春神让它知晓。百花一定要连夜齐放,不要等到晓风吹来方才开放。

逐句剖析

"明朝游上苑":明天早上要游览上苑,

# 上苑:皇家园林,即神都苑(又称上林苑),在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之西,以花著称。唐诗中有“春游上林苑,花满洛阳城”、“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之句。

"火急报春知":火速传诏给春神让它知晓。

# 春:指春神。,急:一作“速”。

"花须连夜发":百花一定要连夜齐放,

# 发:齐放。,须:必须。

"莫待晓风吹":不要等到晓风吹来方才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腊日宣诏幸上苑》为唐代女皇武则天于天授二年(691年)所作的政治宣示诗。此诗以帝王口吻敕令自然,通过“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的急切诏令,展现了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后两句以不容违逆的语气,命令花卉违背自然规律提前绽放。此诗辞锋爽利,气韵流畅,旨意显豁,与诗序相契,如雷霆乍起,既展现出女皇洞烛机先的智慧、临变不乱的才略、雷厉风行的治世风格,更彰显出其统御万邦的雄才大略与包举宇内的豪迈气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

武则天(624~705),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武士彟之女。十四岁时,被太宗选为才人,太宗死后入寺为尼。高宗时,复召入宫,初封昭仪,后为皇后,渐参与朝政,加号“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高宗死后,临朝称制,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在位期间,她开创殿试、自荐制度,识拔人才,劝农桑,薄赋敛。但后期豪奢专断,重用酷吏,颇多弊政。神龙元年,因张柬之等政变被迫退位。唐中宗复辟,尊其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她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对盛唐文学繁荣有影响。著有《垂拱集》《金轮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天授二年(691年)腊月,武则天称帝次年,紫微城内暗流涌动。部分心怀不轨的大臣假借“百花盛开”之名,邀女帝驾临上苑(神都苑)赏花。武则天应下邀约后,敏锐察觉其中蹊跷,料定此乃谋逆之徒借机试探或图谋不轨的伎俩。面对暗藏锋刃的邀约,武则天不露声色,挥毫泼墨间成就《腊日宣诏幸上苑》这首气势磅礴的催花诗,并将其作为帝王诏书遣使传至上苑。诗中“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的急令,仿若天帝敕命,震彻天地。待腊八凌晨,神都苑内果然奇迹骤现——本应含苞的名贵花种次第绽放,漫园锦绣恍若春至。当武则天在群臣簇拥下踏入苑中,但见满目芳华灼灼,众臣无不骇然失色,连那些暗中谋划的逆臣亦被这“天意昭彰”震慑,再不敢妄动分毫。一场潜藏的政变危机,就此消弭于这天地共鉴的奇景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也是一首宫廷题材诗。体现了女皇洞察一切的睿智、随机应变的能力、刚毅果断的作风、号令一切与吞吐宇宙的气概,显示出女皇初登大宝之位主宰一切的神气和至高无上的尊严,以及其树立权威、驾驭天下的意图。

2. 分段赏析

这首诗开篇两句“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一写因,一写果,既交代了事件背景,又埋下悬念,极具戏剧。作为一代女皇,武则天生活奢靡,行事常出人意表,此刻竟突发奇想,要在寒冬腊月观赏春日盛景。这一奇思妙想,既彰显了帝王威仪,又展现出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妙的是,她竟以诏书形式宣召虚幻的“春神”,将人间帝王与自然神祇置于同一对话层面,构思之奇绝令人拍案。后两句“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则巧妙解开了前文悬念。在腊八严寒时节强令百花绽放,看似违背自然规律,却恰恰构成了诗歌最动人的意境。末句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补充前意,既符合帝王诏书的威严语气,又暗含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挑战精神。整首诗在现实与想象中,展现出武则天作为女皇与诗人的双重魅力。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作以奇崛的想象、洋溢的浪漫主义情怀独树一帜,语言素朴天然、不饰雕琢,以直白如话之笔绘就腊八节的独特意境,在众多咏腊八节的诗篇中堪称不可多得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中洋溢着作者主宰一切的豪迈气慨。其磅礴气势、凛凛威风给人一种鼓舞力量,从中透露出盛唐气象。当然,从另一方面看,也反映出皇帝专制的淫威。

现代苏者聪《古代妇女诗一百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咸用《送谭孝廉赴举》

下一篇:唐·权德舆《朝元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