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万顷一时收":万顷的黄色的云朵一瞬间全部收起来了,
"喜见高空风露秋":欣喜地看到高空中的风和露水带来的秋意。
"岁事及今将告毕":一年的农事到如今将要结束,
"人生到老盍归休":人生到了老年为何不回去休息呢。
"固知景物能兴感":本来就知道景物能够引发感慨,
# 兴:一作与。
"亦有痴人苦过忧":可也有那些痴傻的人,过度地沉浸在忧愁里。
"胸次果然无一累":如果心中果然没有一点牵挂,
"岂容秋月使人愁":那秋天的月亮又怎能让人发愁呢。
南宋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
楼钥(1137~1213),南宋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字大防,自号攻媿主人,谥宣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隆兴进士,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随汪大猷出使金朝。楼钥立朝直言敢谏,论奏以“援据该洽、义理条达”著称。他尤擅写景咏怀之作,古体诗多雄奇壮美,近体诗则工于声偶,流丽清新。但饯送酬答、与人唱和而风格平庸的作品,为数也不少。晚年诗风转为平淡,有山高水深之趣。代表作品有《北行日录》《书乐正误》《宋汪文定公行实》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黄云万顷一时收,喜见高空风露秋”,这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黄云万顷一时收”,一个“收”字,生动地写出了黄云迅速消散的动态感,展现出天空由阴沉转为开阔的变化。“喜见高空风露秋”,“喜”字直接点明了诗人面对秋景时的愉悦心情,“高空风露秋”则具体描绘出秋天高空中的风和露水,给人一种清爽、高远的感觉,为全诗奠定了豁达的基调。颔联:“岁事及今将告毕,人生到老盍归休”,此联由景入情,从秋天的时节联想到一年的农事即将结束,进而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岁事及今将告毕”,点明时间,一年的时光即将过去,农事也到了收尾阶段。“人生到老盍归休”,诗人发出感慨,人生到了老年,为何不像农事结束一样,选择归隐休息呢?这两句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顺应自然、适时而退的生活智慧。颈联:“固知景物能兴感,亦有痴人苦过忧”,这两句是对世人悲秋情绪的评论。“固知景物能兴感”,承认景物确实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波动,秋天万物凋零的景象容易让人产生伤感的情绪。“亦有痴人苦过忧”,“痴人”指那些过度悲秋的人,“苦过忧”则强调他们过度地沉浸在忧愁之中。诗人认为,虽然景物能引发感慨,但不应过度沉溺于悲伤之中。尾联:“胸次果然无一累,岂容秋月使人愁”,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胸次果然无一累”,“胸次”指内心,“无累”表示没有牵挂和负担。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没有牵挂,就不会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岂容秋月使人愁”,以反问的语气强调了豁达心态的重要性。既然内心无牵无挂,那么秋天的月亮又怎能让人忧愁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超脱的人生境界,劝诫人们要保持内心的豁达,不被外界的困难和挫折所左右。
上一篇:宋·尤袤《君子堂》
下一篇:宋·蔡襄《十一月后庭梅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