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辙长多长者临":门前常来德高望重的客人,
"相过肯笑席门深":不介意简陋寒舍仍热情相迎。
"寒暄固有三分话":寒暄本就有三分应付之词,
"臭味还倾一寸心":志趣相投仍愿倾尽一片真心。
"客至自应闲不厌":客人到来自然应接不倦,
"年来寖觉老难禁":近年来渐觉衰老难以抗拒。
"应酬既了无余事":应酬结束后再无其他事务,
"面壁何妨学少林":面壁静修何妨效仿少林僧。
南宋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
楼钥(1137~1213),南宋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字大防,自号攻媿主人,谥宣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隆兴进士,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随汪大猷出使金朝。楼钥立朝直言敢谏,论奏以“援据该洽、义理条达”著称。他尤擅写景咏怀之作,古体诗多雄奇壮美,近体诗则工于声偶,流丽清新。但饯送酬答、与人唱和而风格平庸的作品,为数也不少。晚年诗风转为平淡,有山高水深之趣。代表作品有《北行日录》《书乐正误》《宋汪文定公行实》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奠定全诗基调,以谦逊姿态迎接宾客,体现宋代文人重情轻利的交往观。车马痕迹频繁,暗指客人来访次数多。“席门深”化用东汉陈寔“席门蓬巷”典故,以草席为门,自谦家贫却雅士盈门。以“车辙长多”(频繁待客)与“席门深”(家境简朴)形成反差,凸显楼钥待客不因贫寒而怠慢的品格。颔联揭示人际交往的本质。“三分话”为虚写社交礼仪,“一寸心”为实写真挚情谊,形成表层与深层的张力。“臭味”既指气味(物理属性),又喻志趣(精神共鸣),体现宋诗语言的多义性。礼节性问候背后,是灵魂的真诚碰撞,呼应儒家“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理念。颈联直抒胸臆。前句延续待客之乐,后句陡然转向衰老之叹,形成情绪落差。“难禁”指难以承受,体现晚年诗人的真实心境,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尾联以“应酬”的喧嚣反衬“面壁”的宁静,强化归隐之志。双关少林寺达摩面壁典故,既指静修佛法,亦喻归隐自省。
上一篇:宋·王禹偁《春居杂兴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