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风霜鬓已丝":我历经万里的风霜,两鬓已如丝般斑白,
"飘零回首壮心悲":漂泊流离中回首往昔,那曾经的壮志豪情如今只化作满心的悲伤。
"罗浮山下雪来未":罗浮山下现在下雪了吗?
"扬子江心月照谁":那扬子江中心的明月又在照着谁。
"祇谓虎头非贵相":我原本只以为自己生就不是像班超那样能封侯的虎头之相,
"不图羝乳有归期":却没想到还能有像苏武那样,等到公羊产乳般难以实现却最终成真的归期。
"乘潮一到中川寺":趁着潮水我来到了中川寺,
"暗读中兴第二碑":默默地诵读着记录中兴事迹的第二块碑上的文字。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 写作手法
白描:诗人以质朴无华的语言,直接描绘自身状态。“多病苦虚羸”,不加任何修饰,直白地讲述自己长期被疾病缠身,身体极度虚弱的状况,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其病痛的折磨。“读书心绪少,闲卧日长时”同样以简单的叙述,勾勒出因身体不佳而无心读书,只能整日闲卧打发时间的场景,清晰呈现出诗人的生活状态,使读者犹如亲眼所见。借景抒情:“晴明强展眉”一句,借助晴日这一美好景色,抒发内心复杂情感。晴日本应令人心情愉悦,但诗人却因自身的病痛,只能勉强展眉。美好的景色与诗人糟糕的身体状况和心境形成鲜明对比,在看似矛盾的情境中,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痛苦抒发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深切体会到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挣扎。
2. 分段赏析
首联“万里风霜鬓已丝,飘零回首壮心悲”,直抒胸臆。“万里风霜”言其逃亡路途遥远艰辛,历经无数困苦;“鬓已丝”形象描绘出岁月痕迹,侧面反映出所受磨难之多。“飘零”点明漂泊无依的现状,“壮心悲”则将他壮志未酬的悲哀展露无遗。颔联“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运用问句营造出空灵又孤寂的氛围。罗浮山远在南方,扬子江横贯大地,一南一北的景象,象征着国家山河破碎。雪落罗浮、月照扬子,却无人知晓文天祥心中的愁苦,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孤独感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颈联“只谓虎头非贵相,不图羝乳有归期”,用班超“虎头燕颔”典故,反说自己本以为没有富贵之相难以成就大业,又以苏武牧羊羝乳乃归的典故,表明自己虽如苏武般深陷困境,却仍心存回归朝堂、挽救国家的希望。尾联“乘潮一到中川寺,暗读中兴第二碑”,诗人到达温州中川寺,默默阅读中兴碑,这一行为背后,是他对国家中兴的强烈渴望,即便处境艰难,也未曾放弃心中信念,整首诗展现出文天祥在绝境中坚守的爱国精神。
上一篇:宋·张耒《赏心亭》
下一篇:宋·高观国《霜天晓角·炉烟浥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