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yóu
yuán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1
cháng
kōng
dàn
dàn
niǎo
wàn
xiāo
chén
xiàng
zhōng
kàn
hàn
jiā
shì
líng
shù
qiū
fēng

译文

天空广阔无边鸟儿消失天际,古时的遗迹消失在这荒废的乐游原里。看着汉代建立的功业,那五陵原上的每棵树木都在萧瑟的秋风中。

逐句剖析

"长空澹澹孤鸟没":天空广阔无边鸟儿消失天际,

# 没:消失。,澹澹:广阔无边的样子。

"万古销沈向此中":古时的遗迹消失在这荒废的乐游原里。

# 此中:指乐游原四周。,销沈:形迹消失、沉没。销:同“消”,消散,消失。沈:一作沉。

"看取汉家何事业":看着汉代建立的功业,

# 事业:功业。事:一作似。

"五陵无树起秋风":那五陵原上的每棵树木都在萧瑟的秋风中。

# 无树起秋风:即每棵树都在萧瑟的秋风之中。无树:即没有树。,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分别为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约位于现在的西安市西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乐游原》由唐代诗人杜牧创作。这首七言绝句描绘了诗人秋日夜晚登上乐游原的所见所感。前两句勾勒乐游原的景色,渲染出凄凉氛围,奠定情感基调。后两句承接上文,诗人面对萧瑟衰败之景,借景抒情,运用比喻、衬托手法,对历史变迁、人世沧桑发出深沉感慨,抒发了内心的身世感喟。全诗语言凄婉,将对昔盛今衰的感怀融入夜色景致之中,于含蓄中尽显情感的深沉厚重,以小见大,展现出杜牧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洞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登乐游原》是杜牧所作。当时国家处于战乱之际,杜牧因遭奸人诬陷而被贬,内心充满惆怅。他来到乐游原,看到曾经繁华的园林如今衰败不堪,联想到国家的现状以及自身的遭遇,心中感慨万千,遂作此诗以抒发内心的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登乐游原》是杜牧所作。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秋日登乐游原的所见,描绘出独特的景象,表达了对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诗人描绘了乐游原上孤鸟消失于长空的景象,借这一空旷、寂寥的景色,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之中,使景中有情,情因景显。对比:诗中存在着时间上的对比,往昔乐游原或许繁华热闹,如今却一片衰败;汉朝曾经的辉煌伟大与如今五陵的荒芜形成鲜明对照。通过这种对比衬托,突出了历史的无情和人世的沧桑变化,强化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慨和情绪。渲染:“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诗人先点明自己在傍晚时分心情不舒畅,然后通过描述驱车登上乐游原的行为,为全诗渲染出一种略带惆怅的氛围。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通过描绘夕阳的美好,来衬托出时光易逝、美好短暂的感慨。更加突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惋惜和无奈之情。用典:“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五陵”是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它们位于长安附近,是当时豪富人家聚居之地,也象征着汉朝的兴盛繁华。诗人通过提及“五陵”,借汉家的兴盛与如今的衰败景象相对比,感慨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衰。

3. 分段赏析

开篇“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诗人登临乐游原,将视线投向天际,只见孤鸟渐渐没入悠悠长空,而古往今来无数的兴衰变迁,似乎也都悄然消逝于这茫茫天地之间。此景之中,诗人借景抒情,借孤鸟远去、时空浩渺,营造出浓郁的凄凉氛围,深刻展现出永恒宇宙对有限人事的无情销蚀,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也隐隐包含着对执政者的劝勉之意。而后“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诗人从地理与历史的纵横维度深入思索。五陵,作为汉朝辉煌往昔的见证,如今在秋风中已不见繁茂树木,只剩一片衰败之象。这里运用了用典手法,反用汉武帝《秋风辞》之意,含蓄凝练地指出汉朝曾经的丰功伟绩早已成为历史陈迹。诗人借此表达对历史风云变幻、人世沧桑的由衷感叹,同时也流露出渴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驱逐侵略者的炽热爱国情怀,感喟之深,令人动容。整首诗从时代更迭中巧妙参悟人生哲理,充分发挥出绝句体诗短小精悍却意蕴深远的独特魅力。

4. 作品点评

《登乐游原》借时代更迭之景,巧妙地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绝句体诗的独特魅力与精妙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看取”二字最妙,其意欲人主观之而动心也。

现代刘学锴《注解选唐诗》

# 谢云:汉家基业之广大为何如,今日登原一望,五陵变为荒田墅草,无树木可以起秋风矣。盛衰无常,废兴有时,有天下者观此,亦可以栗栗危惧。

明高棅《唐诗品汇》

# 晚唐唯杜牧之绝句稍温丽,有可法者。

明顾麟《批点唐音》

# 极悲感,然“长空”“孤鸟”起兴尤是儆绝。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何仲德为豪放体。刘辰翁曰:诗有侠气,正在此。吴山民曰:次句含下联意。“看取”二字,承上转下。结无嘉州“汾水”一联,此为绝唱。徐子扩谓:“长空澹澹”,空阔之境;孤鸟飞没,萧条之象:皆当时所见景物之凄怆。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牧之绝句,中唐中《广陵散》也,篇篇熟于人口,其意弥新,真是曲高和寡。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 树树起秋风,已不堪回首,况于无树耶?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寄慨深远,借汉家说法,即殷鉴不远之意。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

# 沉郁顿挫,感慨不尽。

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小杜“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是加一倍写法。陵树秋风,已觉凄惨,况无树耶?用意用笔甚曲。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 诗后二句言汉家盛业,青史烂然,而五陵寂寞,只馀老树吟风,已可深慨,今并树无之,其荒寒为何等耶!前二句尤佳,有包扫一切之概,犹岑参《登慈恩塔》诗“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若置身阆风之颠,俯视万象,类泡影之明灭也。宋人词“消沉今古意无穷,尽在长空鸟飞中”,即袭用此诗。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此诗第三句为一篇之主,盖就汉代言,亦与万古同其消沉,故日“看取汉家何事业”。言试看今日汉家尚馀何事可供凭吊,即五陵亦已残破不堪,则他何可问?

现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登乐游原》从时代变迁中参悟人生哲理,极大地发挥了绝句体诗的妙用。

现代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宿江边阁》

下一篇:唐·戎昱《塞下曲(其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