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重金兰屈指谁":看重金兰之交的人能数出几个,
"偶然倾盖接英辉":偶然相遇停车交谈接收到英才的光辉。
"疏慵唱和应嫌晚":疏懒于作诗唱和应该嫌时间太晚,
"久淡封题莫厌稀":长久淡于题赠之作不要厌烦稀少。
"致主每思烹鼎说":辅佐君主时常想到治理国家的道理,
"剪戎何日檄书飞":何时能平定外敌让檄书飞传。
"安仁久识儒家乐":安仁长久了解儒家的乐趣,
"老大情怀渐有依":年老时的情怀渐渐有所依托。
西晋文学家
张载(?~?),西晋文学家。字孟阳,安平武邑(今属河北)人。曾任佐著作郎、著作郎、记室督、中书侍郎等职。西晋末年世乱,托病告归。太康初,张载至蜀省父,道经剑阁,因著《剑阁铭》,铭文被后人誉为“文章典则”。博学善文,与弟张协、张亢并称“三张”。其诗颇重辞藻。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张孟阳集》。
1. 分段赏析
“契重金兰屈指谁,偶然倾盖接英辉。”开篇以“金兰”喻挚友,自问世间真有几人能得此至交?转而道出“偶然倾盖”之喜,本无预期的相遇,却因对方才华闪耀而倍感投缘。既显对友情的珍视,亦暗含对知己难逢的感慨。“疏慵唱和应嫌晚,久淡封题莫厌稀。”此句自谦回应:因自己疏懒拖延,与友人的诗文唱和总嫌太迟;又因久未寄信,唯恐对方嫌往来稀疏。字里行间透着对友情的在意,更见文人相交的细腻与真诚。“致主每思烹鼎说,剪戎何日檄书飞。”前句用“烹鼎”典故,直抒辅佐君主的抱负;后句以“檄书飞”喻征讨外敌,急切追问何时能平定战乱。既显儒家“致君尧舜”的理想,又暗含对国家安定的期盼,情怀沉郁而热烈。“安仁久识儒家乐,老大情怀渐有依。”末句以“安仁”自喻,言历经世事后方知儒家思想的慰藉;年岁渐长,内心反而因坚守信念而有了依托。既总结前文对友情与抱负的抒写,更传递出历经沧桑后的笃定与安然。
上一篇:宋·释文珦《山蔬》
下一篇:宋·朱贞白《咏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