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ǒ
huā

朝代:唐作者:丘为浏览量:1
lěng
yàn
quán
xuě
xiāng
zhà
chūn
fēng
qiě
dìng
chuī
xiàng
jiē
fēi

译文

梨花自然比白雪艳丽,清冷的样子也赛过雪花,它散发出的香气一下就侵入衣服里。春风请继续吹动它的花瓣,希望这美丽的花朵能飘落在皇宫大殿的玉石台阶上。

逐句剖析

"冷艳全欺雪":梨花自然比白雪艳丽,清冷的样子也赛过雪花,

# 欺:胜过。,冷艳:形容梨花洁白如雪,冰冷艳丽。

"余香乍入衣":它散发出的香气一下就侵入衣服里。

# 入衣:指香气浸透衣服。,乍:突然。

"春风且莫定":春风请继续吹动它的花瓣,

# 莫定:不要静止。

"吹向玉阶飞":希望这美丽的花朵能飘落在皇宫大殿的玉石台阶上。

# 玉阶:宫殿前光洁似玉的石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左掖梨花》是唐代诗人丘为创作的五言绝句。诗中,首句“冷艳全欺雪”赞叹梨花的清冷艳丽胜过白雪,次句“余香乍入衣”描绘花香不经意沾染衣裳的美妙。后两句“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则恳请春风将梨花吹向宫殿玉阶,表面是怜惜梨花,实则借物喻人,委婉表达希望君主能赏识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报国之志。全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梨花的高洁与自身抱负融为一体,以景语写情语,不着痕迹。短短二十字,既生动展现梨花的形色香韵,又巧妙寄托个人理想,含蓄隽永,体现出封建士大夫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丘为(694?~789?),唐代诗人。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进士,累官太子右庶子,以左散骑常侍致仕。丘为与王维、刘长卿唱和,颇具诗名。其尤擅五言诗,多写田园风物,注重炼句,格调清幽淡逸,如“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为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句所本。《登润州城》《题农父庐舍》《泛若耶溪》等均有名。著有《丘为集》,已佚。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左掖梨花》由唐代丘为所作。当时他在门下省(又称左掖、左省,位于大明宫宣政殿左侧,与中书省相对)任职,初春时节,他目睹左掖前梨花盛放,洁白冷艳的花朵触发灵感。丘为触景生情,借梨花自喻,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下此诗,抒发渴望得到赏识、施展抱负的心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绘大明宫左掖门前梨花冷艳胜雪、香气袭人的姿态,前两句刻画梨花洁白晶莹、芬芳多情的特质,后两句恳请春风将梨花吹向玉阶。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梨花自喻,借梨花的高洁清雅象征自身清廉的品德与出众才华,委婉表达渴望得到君主赏识、实现报国理想的心情,展现出封建士大夫积极用世、期盼施展抱负的心态。

2. 写作手法

比喻:首句“冷艳全欺雪”以白雪为喻体,突出梨花的洁白。诗人将梨花与人们认知中极致洁白的雪相比,直言梨花之白更胜一筹。通过这一比喻,生动展现梨花的纯净色泽,为后文借花喻人奠定基础,使梨花形象更直观鲜明。托物言志:全诗以梨花自喻,借其“冷艳欺雪”的特质象征自身高洁品格,以“余香入衣”暗喻才华内敛。以春风喻皇恩、玉阶喻朝堂,恳请春风将梨花吹向玉阶,委婉表达渴望君主赏识、实现报国理想的心愿,物我交融,情志含蓄。象征:“冷艳全欺雪”以梨花的洁白冷艳远超白雪,象征诗人清廉高洁的品德。用梨花超凡脱俗的洁白,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的品格。

3. 分段赏析

“冷艳全欺雪”起笔便用强烈对比写梨花之美。“冷艳”二字精准勾勒梨花气质:“冷”既是写其素白如冰的色泽,透着拒人千里的清冷感,又暗喻其不随流俗的孤傲;“艳”则点出花朵明丽的姿态,二者结合让梨花既有冰雪的剔透,又有超越凡俗的明艳。“全欺雪”三字更干脆利落,直接断言梨花的洁白胜过白雪,以“白雪”为衬托,不仅是比喻,更是用常见意象强化梨花“超凡脱俗”的美质,仿佛这花不是人间凡物,为后文自喻埋下伏笔。“余香乍入衣”转而从嗅觉写梨花。微风拂过,那若有似无的清香忽然飘进衣间,“乍”字用得巧妙,写出花香的不经意与灵动,仿佛梨花有情,主动将芬芳赠予诗人。这一句从“静观”转向“物我交融”,前句是诗人看梨花,此句则是梨花“亲近”诗人,花香入衣的细节让静态的梨花有了动态的生命力,也让诗人与梨花的关系更显亲密,为下文的“请求”做了情感铺垫。“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是全诗的转折与核心。诗人突然对春风发出恳求:“春风啊,请不要停,把梨花吹向皇宫的玉阶吧!”这里的“春风”象征皇恩,“玉阶”代指帝王所在之处。表面看是诗人怜惜梨花,怕它凋零在角落,实则是以梨花自比——自己如梨花般冷艳高洁,却被埋没,渴望春风(皇恩)将自己引荐给君主。“且莫定”的祈使语气,透着急切与期盼,“吹向玉阶”的方向,则明确指向政治抱负的实现。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让诗人的求仕之心不显得直白功利,而是藏在对自然景物的关照中,显得含蓄而文雅。

4. 作品点评

作为山水田园诗人,丘为在《左掖梨花》中延续了其独特的写景风格,以细腻笔触勾勒梨花之美。诗中用白雪衬托梨花的洁白,突破传统意象的局限,赋予梨花清高超然的气质。梨花“冷艳”的外在与“余香”的温柔形成反差,恰如诗人既坚守高洁品格,又渴望施展抱负的复杂心境。诗人以春风喻君主,巧妙将自然意象与政治寄托融合,既保持山水诗含蓄雅致的韵味,又委婉表达求仕心愿,托物言志浑然天成,展现出古典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只是说得有情,寓意甚微。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 写意在彼。此咏梨花,而起近君子之想,岂始第而未擢用欤?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

# 调响语秀,咏物之神品。

清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已开后人咏物法门。

清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

# 寄意深婉,得力在一“且”字。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

# 此殆取喻之词。……王维亦有《左掖梨花》诗,借以寓意。并可见梨花之盛,故诗人以之入咏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杨汉公《明月楼》

下一篇:唐·元稹《古艳诗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