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ǒ
huā

朝代:唐作者:丘为浏览量:1
lěng
yàn
quán
xuě
xiāng
zhà
chūn
fēng
qiě
dìng
chuī
xiàng
jiē
fēi

译文

梨花那冷艳之姿完全胜过了白雪,它清幽的余香不经意间飘入衣襟。春风啊,请暂且不要停息,将花瓣儿吹向皇宫的台阶。

逐句剖析

"冷艳全欺雪":梨花那冷艳之姿完全胜过了白雪,

# 欺:胜过。,冷艳:形容梨花洁白如雪,冰冷艳丽。宋苏轼《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多温。”

"余香乍入衣":它清幽的余香不经意间飘入衣襟。

# 入衣:指香气浸透衣服。衣:一作“夜”。,乍:突然。

"春风且莫定":春风啊,请暂且不要停息,

# 莫定:不要静止。

"吹向玉阶飞":将花瓣儿吹向皇宫的台阶。

# 玉阶:宫殿前光洁似玉的石阶。汉班婕妤《自悼赋》:“华殿尘兮玉阶菭,中庭萋兮绿草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左掖梨花》是唐代诗人丘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为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左掖(唐代门下省、中书省的别称)梨花的冷艳洁白为描写对象,借花喻人,既以梨花的高洁象征自身品行的端正纯良,又通过“希望君主知晓梨花优点”的含蓄表达,暗寄自己渴望被赏识、在政治上顺遂以报效国家的理想,展现出封建士大夫积极用世的心态。前两句着重刻画梨花的洁白素雅,后两句转而以“愿逐东风去,飘飘绕御筵”的想象,委婉传递出希求君主垂青的心愿,构思含蓄精巧。其艺术手法上的浑然天成,使其在托物言志诗中颇具特色,既实现了景物描写与情志表达的自然融合,又以温婉笔触彰显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堪称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丘为(694?~789?),唐代诗人。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进士,累官太子右庶子,以左散骑常侍致仕。丘为与王维、刘长卿唱和,颇具诗名。其尤擅五言诗,多写田园风物,注重炼句,格调清幽淡逸,如“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为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句所本。《登润州城》《题农父庐舍》《泛若耶溪》等均有名。著有《丘为集》,已佚。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诗题中的“左掖”,地处大明宫宣政殿左侧,故得此称。因位置与中书省相对,又称门下省、左省。这首小诗是作者于初春时节,见左掖前梨花盛放,触景生情,遂即景托物而作的言志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宫廷咏物诗。描绘了左掖梨花冷艳胜过白雪,余香悄然飘入衣裳的美好姿态,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梨花的赞美之情,同时借梨花体现宫廷环境的优美与诗意。

2. 写作手法

对比:“冷艳全欺雪”,将梨花的冷艳与雪作对比,突出梨花比雪更具冷艳之美,强化对梨花的赞美。托物言志:“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诗人通过描写梨花的“冷艳”和“余香”,说梨花的艳丽清冷超过白雪,香气能侵入衣服。表面上是在写梨花的洁白、清香以及冰肌玉骨的特点,实际上是暗喻自己有着清廉的品德、过人的才华和高洁的品质,以梨花的超凡脱俗来象征自己的与众不同。象征:“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诗人以梨花的洁白晶莹、明丽脱俗象征自己过人的才华和高洁的品质,用“冷艳”形容梨花,既写出其冰肌玉骨的外在美,又体现出一种凛然的气质,这也是诗人自身品德的写照。同时,“白雪”在这里突出梨花超凡脱俗的美质,暗示诗人认为自己的才华和品德远超常人。“余香乍入衣”则写出梨花的芬芳多情,象征诗人怀才而渴望遇明君,希望自己的才能和品德能够被人赏识。比喻:“冷艳全欺雪”,将梨花比作雪,形象地描绘出梨花的洁白晶莹。“欺”字赋予梨花以人的特质,生动地表现出梨花在色泽和气质上胜过白雪,突出了梨花的明丽脱俗。正衬:“冷艳全欺雪”一句使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用雪花的洁白来衬托梨花的超凡脱俗,强调了梨花似雪更胜雪的美质,突出了梨花的洁白晶莹和明丽脱俗,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3. 分段赏析

此诗首句着意于“冷艳”二字,一个“冷”字,既勾勒出梨花冰肌玉骨的姿态,又透露出一股凛然清气。以“冷”饰“艳”,更显梨花洁白晶莹、明丽脱俗,较之平凡白雪尤为夺目。句中“白雪”既是比喻,更是衬托,愈发展现出梨花超凡脱俗的美质。受中国古典诗歌正统思想影响,诗作多含“言志”之意,此诗亦然——首句看似写梨花之美,实则暗寓诗人自身才华出众、品性高洁。第二句视角稍转,从静态观察转为物我交融的深层体验。微风拂过,若有似无的花香幽幽飘入衣巾,仿佛花亦含情。面对梨花的芬芳多情,作者不禁寄语春风:莫让梨花自开自落,愿将其吹向皇宫玉阶,使其芳踪不湮。此处以灵动笔触,将惜花之情与政治期许巧妙勾连,含蓄而富韵致。第三句中,诗人以春风暗喻皇恩浩荡,将自身高洁品性比作冷艳胜雪的梨花,借物自比,委婉吐露心志。而末句“愿逐东风去,飘飘绕御筵”,则以梨花欲随风飘向御筵的意象,含蓄暗示自己不甘于被埋没,渴望得到皇帝垂青与擢用,从而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深切期盼。

4. 作品点评

全诗巧妙融合眼前景与胸中志,笔触灵动自如,于起伏流转间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痕迹,极具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只是说得有情,寓意甚微。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 写意在彼。此咏梨花,而起近君子之想,岂始第而未擢用欤?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

# 唐云:调响语秀,咏物之神品。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已开后人咏物法门。

清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

# 寄意深婉,得力在一“且”字。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

# 此殆取喻之词。……王维亦有《左掖梨花》诗,借以寓意。并可见梨花之盛,故诗人以之入咏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雍裕之《五杂组》

下一篇:唐·陆龟蒙《金陵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