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ǎo
xíng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2
chuí
biān
xìn
xíng
shù
wèi
míng
lín
xià
dài
cán
mèng
fēi
shí
jīng
shuāng
níng
jiǒng
yuè
xiǎo
yuǎn
shān
héng
tóng
xiū
xiǎn
shí
píng
píng

译文

垂着马鞭,任由马儿随意行走,走了数里路,还未听到鸡鸣声。在树林下还带着未醒的残梦,树叶飞落时忽然被惊醒。寒霜凝结,孤鹤在远方飞翔,晓月高悬,远处山峦横亘。僮仆不要抱怨路途艰险,如今时局太平,道路也变得平坦了。

逐句剖析

"垂鞭信马行":垂着马鞭,任由马儿随意行走,

# 信马:任马行走血不加约制。

"数里未鸡鸣":走了数里路,还未听到鸡鸣声。

"林下带残梦":在树林下还带着未醒的残梦,

"叶飞时忽惊":树叶飞落时忽然被惊醒。

"霜凝孤鹤迥":寒霜凝结,孤鹤在远方飞翔,

# 迥:远。

"月晓远山横":晓月高悬,远处山峦横亘。

"僮仆休辞险":僮仆不要抱怨路途艰险,

"时平路复平":如今时局太平,道路也变得平坦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早行》由晚唐诗人杜牧创作。诗围绕行旅主题,开篇描绘垂鞭信马、未闻鸡鸣的早行情景,接着写林下带残梦、叶飞惊梦,展现早行之早。随后以霜凝孤鹤、月晓远山营造孤寂氛围,最后借与僮仆对话表对时局担忧。写作手法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沉郁蕴藉,生动展现早行的孤寂与诗人对时局的隐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行旅诗。描绘了诗人早行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早行途中苍茫氛围的着力渲染,体现了早行者的悲苦情怀。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通过对清晨景色的描写,与早行者的孤独心境形成对比,进一步渲染了凄清的氛围。细节描写:诗人通过“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等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早行时的困倦与惊醒,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为我们展现了诗人早行的状态。一开始,诗人垂着马鞭,任由马儿自己往前走,走了好几里路,都还没听到鸡叫呢,这就告诉我们时间很早。接着,“林下带残梦”说明诗人是从睡梦中被叫醒赶路的,出发后脑袋里还满是梦的影子,困意十足,这多能体现他赶路有多早呀。而“叶飞时忽惊”,落叶飘落的动静就把诗人给惊醒了,这不仅承接了上一句,还更加强调了早行。在树林里,只有在这么早、周围很安静的时候,一片落叶掉下来才会让人受惊,这几句真切地描绘出了行旅者早行的情景。中间两句“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是诗人通过描写所处环境来展现早行。寒霜凝结,一只孤鹤在远方飞翔,天边晓月高悬,远处山峦横亘。当时天色还早,天地都被朦胧夜色笼罩着。这样的场景,对于在外赶路的人来说,很容易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前路遥远,诗人思绪纷乱,各种担忧涌上心头。这里的“孤鹤”,与其说是真的看到了一只鹤,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比作孤鹤,体现出他心绪不宁、心神不定。所以这两句生动地表达出诗人早行时那种特有的悲伤、孤独的心理感受,把早行的冷清氛围和诗人的孤苦情绪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最后两句“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写的是诗人和僮仆的交流。当僮仆抱怨路途又险又长时,诗人却回应说“时平路复平”。可别以为这真的是说路很平坦,在晚唐那个动荡的时期,社会并不太平,诗人这么说,其实是用一种看似轻松的和僮仆对话的方式,委婉地表达出自己对时局的担忧。杜牧作为晚唐诗人,对当时的局势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关注,从这首诗里就可见一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下一篇:唐·杜荀鹤《田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