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àn
dān
yán
liú

朝代:宋作者:张继先浏览量:3
lái
sōng
yǒu
tái
shí
huáng
jīn
shì
zài
bái
rén

译文

仙鹤飞来,松树好像迎来了客人,苔藓褪去,石头仿佛没有了衣服。黄金在尘世中依旧存在,头发变白的老朋友越来越稀少。

逐句剖析

"鹤来松有客":仙鹤飞来,松树好像迎来了客人,

"苔去石无衣":苔藓褪去,石头仿佛没有了衣服。

"黄金浮世在":黄金在尘世中依旧存在,

"白发故人稀":头发变白的老朋友越来越稀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炼丹岩留题》是北宋张继先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巧用拟人之法描绘炼丹岩处清幽的自然景致,展现松鹤相伴、石苔相依的诗意画面。后两句由景及情,将尘世的黄金依旧与故人白发稀疏相对比,感慨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整首诗借景抒情,通过对炼丹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尘世繁华的看淡,流露出超脱尘世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道士

张继先(1092~1127?),北宋道士,道教正一道第三十代天师。字嘉闻,一字道正,号翛然子。徽宗多次召见问道,赐号“虚静先生”,卒后,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其精通道理、符法、炼养,提出以“心”为万法之宗,论述心神、元炁与符法的关系等,对道教正一派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著有《明真破妄章颂》《虚静真君语录》。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五言绝句。整首诗借景抒情,通过对炼丹岩景象的描绘,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尘世的淡泊以及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2. 写作手法

拟人:“鹤来松有客,苔去石无衣”,运用了拟人手法,“鹤来松有客”将鹤的到来描述为松树有客,使二者充满情感交流,展现和谐共生,侧面烘托环境清幽宁静。“苔去石无衣”将苔藓褪去描述为石失去衣裳,赋予石人的感知,强化清幽氛围,凸显自然细微变化。比喻:“苔去石无衣”中,诗人将苔藓比作石头的“衣裳”,形象地描绘出苔藓与石头的关系,让读者更能直观地感受到石头在苔藓褪去后的那种变化。

3. 分段赏析

“鹤来松有客,苔去石无衣”,勾勒出一幅极具画面感的清幽之景。仙鹤翩然而至,打破了松树周围的宁静,赋予松树“有客”这一充满生机与情感的情境。这不仅描绘出松鹤相伴的和谐画面,更暗示此地环境清幽,宛如仙境,吸引仙鹤来访。苔藓的离去,让石头呈现出裸露的状态,仿佛石头褪去了外衣,回归到最本真的状态。这两句诗通过对鹤、松、苔、石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自然和谐的氛围,为下文诗人抒发感慨做铺垫,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这种清幽之美的由衷喜爱。“黄金浮世在,白发故人稀”,从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过渡到对人生的感慨。“黄金”代表着尘世中的财富与繁华,“浮世”点明了这是尘世的景象,表明尘世的繁华如同黄金一般,始终存在,未曾因时间的流转而改变。然而,随着岁月的无情流逝,曾经的故人如今都已白发苍苍,而且数量越来越少。诗人借这种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故人难再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尘世繁华的一种淡泊态度,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升华,从单纯的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上升到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史弥宁《六亭》

下一篇:宋·陈与义《入山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