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梧叶一声秋":梧桐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浓浓的秋,
# 一声梧叶一声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是概括其词意。
"一点芭蕉一点愁":芭蕉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深深的愁,
# 一点芭蕉一点愁:杜牧《芭蕉》诗:“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梦远莫归乡,觉来一翻动。”此取其意境。
"三更归梦三更后":夜里做着的归家好梦,一直延续到三更之后。
# 归梦:回家的梦。,三更:指夜半时分。
"落灯花棋未收":灯花敲落棋子还未收,
# 落灯花棋未收:赵师秀《有约》:“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灯花:灯心余烬结成的花形。
"叹新丰孤馆人留":叹新丰孤馆文士羁留。
# 孤馆人留:一作“逆旅淹留”。孤馆:客舍。《唐书·马周传》记,唐人马周未发迹之前,客居新丰,遭店主人冷遇。这里以马周自况,言旅途备受风霜、冷遇之苦。留:滞留。,叹新丰: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记载,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东北。
"枕上十年事":十年宦海奋斗的情景,
# 枕上十年事:此用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平生个里愿深怀,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的词意。
"江南二老忧":江南家乡父母的担忧,
# 二老:父母双亲。,江南:指作者自己的家乡,即浙江嘉兴一带。
"都到心头":一时间都涌上了心头。
元代散曲作家
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曾任嘉兴路吏,以擅写散曲名世。其散曲以悠闲生活与闺情春思、恋情、江南自然景物、归隐等题材为主,也有一些赠答、咏物为题的作品。徐再思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合辑二人散曲作品为《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代表作品有《水仙子·夜雨》《蟾宫曲·春情》。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散曲,也是一首羁旅怀乡之作。作品通过描绘秋叶、秋雨、灯花落尽等意象,展现了客居他乡的羁旅之愁与伤秋情绪,同时表达了对功名未就的慨叹及对父母的牵挂,语言简洁清雅,意境幽怨深邃。
2. 写作手法
照应:题目“夜雨”通篇未着“雨”字,却以“芭蕉”“三更归梦”“落灯花”等意象暗扣雨夜情境,如“一点芭蕉”借雨打芭蕉声暗示夜雨存在,与标题形成隐性照应;“三更”二现既呼应“夜雨”的绵长,又与“归梦”破碎相勾连,结构上前后呼应。多感官描写:听觉上,“一声梧叶”“一点芭蕉”以雨声、落叶声强化秋夜愁绪;视觉上,“落灯花棋未收”以残灯空局画面渲染孤寂,多感官结合,使愁绪可听可触。铺垫:前两句以“梧叶”“芭蕉”的秋声铺垫愁情基调,“三更归梦”为后文“枕上十年事”的回忆作铺垫,层层推进,让思乡之情逐步蓄积。叠字:“一声”“一点”“三更”等叠字重复使用,既模拟秋雨节奏,又强化情感递进,如“一声”写秋雨单音,“一点”写雨点击打,叠加后形成“秋意无边、愁思无限”的表达效果,声韵回环中见愁思绵密。借景抒情:全曲借秋夜景物抒发羁旅愁思。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以秋雨打梧桐、芭蕉的声响为景,雨声淅沥如愁思滴落,将听觉感受转化为心理愁绪;“落灯花棋未收”以残灯空局之景,暗衬主人公独坐难眠的孤寂,景中含情,以萧瑟之景自然传递漂泊的凄凉与内心的怅惘。情景交融:秋景与愁情深度融合,形成统一意境。“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深夜雨景为背景,归梦破碎的情境中,雨声、更声与梦断后的寂寥交织,景的冷寂与人的愁苦浑然一体;“枕上十年事”前的“新丰孤馆”之景(孤馆、残灯)与“江南二老忧”的情相互映衬,环境的孤清与思念的沉重交融,营造出秋夜客居的悲凉氛围。用典:“叹新丰孤馆人留”化用唐代马周典故。马周未发迹时投宿新丰客栈,遭店主冷遇,只能独自饮酒。作者在此以马周自比,写自己客居“新丰”(代指他乡旅舍)时备受冷落的处境,且慨叹自己无马周遇人引荐的机遇,只能困于仕途困境。典故的使用既点明羁旅之愁,又通过马周的对比,深化了怀才不遇、穷途潦倒的悲愤,“叹”字更将典故蕴含的辛酸与自身感慨融为一体。侧面描写:“落灯花棋未收”,残灯飘落的灯花、未收的棋局,从侧面烘托出诗人梦醒后独坐客舍的孤寂。这一细节暗示他睡前借棋排遣愁绪,梦醒后更感百无聊赖,巧妙展现羁旅中的凄凉与愁闷。化用:“落灯花棋未收”化用赵师秀“闲敲棋子落灯花”诗意。赵诗写等人不至的闲适,徐曲中残灯、未收棋局,勾勒出雨夜客居孤寂画面。作者借化用之句,从视觉角度渲染乡愁,将凄凉秋夜之景与内心愁苦相连,自然过渡到对羁旅漂泊的深沉喟叹。
3. 分段赏析
曲作开篇采用鼎足对,“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既明确时间、环境,呼应题目,也奠定全曲感情基调。梧桐落叶声起,表明深秋已至;雨打芭蕉的声响,与旅人寂寥的愁绪自然呼应,声音清晰杂乱,仿佛直击人心,密集的雨点恰似千愁万绪,营造出无限凄凉的氛围。此曲虽以《夜雨》为题,全篇却未着“雨”字,而是从听觉出发,赋予秋声、芭蕉愁意,借“雨”抒发“愁”情。“一声”“一点”生动展现秋雨连绵不断的特征,也暗示主人公的愁思如秋雨般绵延不绝,深化曲子意境。两个“三更”连用,凸显“归梦”难以实现,因万千愁绪萦绕,致使夜不能眠。“归梦”二字承上启下,既补充愁绪产生的缘由,又为后文描写梦醒情景做好铺垫。梧桐滴雨、雨打芭蕉是古代文人书写愁苦常用意象,加上深秋夜雨、孤身客居、夜半“归梦”等元素,更添无限愁思与怅惘。所以,一个“愁”字精准点明全曲感情基调。“落灯花棋未收”,雨夜对弈原是为消解愁绪,可弈毕却无意收拾棋局,足见随着棋局推进,愁闷愈发深重,恰似李白所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此句从视觉层面烘托乡愁,巧妙化用宋代诗人赵师秀《约客》中“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诗意,细腻勾勒出雨夜客居时的孤寂况味。残灯映照空荡棋盘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深秋寒夜的萧瑟与愁苦氛围。故而,“落灯花棋未收”作为景与情的过渡之笔,承接“三更”时分的情境,自然引发出更深沉的感慨喟叹。“叹新丰孤馆人留”一句借唐代马周的典故直抒胸臆。据载,马周未得志时曾旅宿新丰,受店主冷遇,后世遂以“新丰客”代指漂泊失意之人。作者在此以马周自比,一个“叹”字统领全句,既叹自己如马周般羁旅异乡、备受冷落,更叹“十年不归”的仕途坎坷——他曾滞留北方十余年,仅任下等小官,怀才不遇的苦闷与客居他乡的孤寂在此交织。“新丰”这一地名尤具深意:其得名与汉高祖刘邦因乡愁而仿建故乡丰邑有关,自带“乡愁”的文化基因,作者借此将历史典故与现实处境巧妙勾连,使“孤馆人留”的感慨超越个人遭遇,蕴含着对漂泊无依的人生境遇的普遍喟叹。一个“留”字,道尽身不由己的无奈,与前文“归梦”的渴望形成强烈反差,深化了羁旅之愁的沉重感。结句“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以白描手法收束全篇。作者于枕上回思十年来漂泊异乡的孤旅往事,念及江南年迈双亲,自己不仅未能尽孝,反令二老牵怀担忧,加之功名未就的怅惘。孤寂、怨艾、自责、思亲等诸多愁绪,皆凝聚于“都到心头”四字,真切道破深秋夜雨时涌上心头的愁苦实质。
4. 作品点评
此曲运用作者惯用的重词叠字手法,巧妙融入“一声”“一点”“三更”等数词,营造出回环复沓、一咏三叹的韵律感。创作中情景交融,用典对仗贴切自然,被赞为“情中紧语”。曲子借数字勾勒秋色,以景抒情、寓情于物,真实抒发游子“旅思”之情。其语言质朴自然、流畅易懂,情感却真挚动人,极具艺术感染力。
# 全曲语言自然流利,是谓“情中紧语”。
不详任犀然《元曲三百首》
上一篇: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下一篇:元·白朴《天净沙·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