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江南载酒行":我在江南落魄失意,常常带着酒四处漂泊游玩,
# 南:一作湖。,落魄:仕宦潦倒不得意,飘泊江湖。魄:一作托。
"楚腰肠断掌中轻":曾为那些细腰婀娜的歌女和体态轻盈得仿佛能在人掌中起舞的舞女而痴迷陶醉。
# 掌中轻:据说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身体轻盈,能在掌上翩翩起舞。这是一种夸张的形容。,肠断:一作纤细。,楚腰:指美人的细腰。史载楚灵王喜欢细腰,宫中女子就束腰,忍饥以求腰细,“楚腰”就成了细腰的代称。
"十年一觉扬州梦":十年的扬州生活仿佛一场梦,
# 扬州梦:作者曾随牛僧孺出镇扬州,尝出入倡楼,后分务洛阳,追思感旧,谓繁华如梦,故云。,十年:一作三年。
"赢得青楼薄幸名":最后只在青楼女子那里落得个薄情的名声。
# 薄幸:薄情。,青楼:旧指精美华丽的楼房,也指妓院。,赢:一作占。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遣怀》是一首七言绝句,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诗中,杜牧先描绘出自己往昔落魄江湖,饮酒作乐,与体态婀娜的青楼女子相伴的放浪生活。“十年一觉扬州梦”,将过去十年比作一场虚幻的梦,流露出对那段蹉跎岁月的悔悟与自责。而“赢得青楼薄幸名”看似调侃,实则背后隐藏着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杜牧胸怀大志却仕途坎坷,只能借追忆扬州生活,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展现出壮志难酬的落寞心境。
2. 写作手法
用典:“楚腰纤细掌中轻”运用了两个典故。“楚腰”源自“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形容女子腰肢纤细;“掌中轻”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态轻盈,能在掌上起舞。诗人借此描绘扬州歌女的婀娜多姿,丰富诗歌内涵,使诗歌语言更具表现力,委婉地展现出扬州生活的奢靡。夸张:“十年一觉扬州梦”运用夸张手法,将在扬州的十年生活比作一场短暂的梦。夸张手法强调了时光流逝之快,以及诗人对那段岁月如梦似幻的感受,突出其对过往经历的反思与感慨,使情感表达更强烈。直抒胸臆:“赢得青楼薄幸名”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无奈与自嘲。诗人毫不避讳地说出自己在青楼女子眼中落得薄情之名,直白地展现出他对自身行为及处境的清醒认识,让读者深切体会到其内心的复杂情感。对比:“旧赏人虽隔,新知乐未疏”将与旧友分离的现状和结识新友的快乐形成对比,突出诗人在人际交往中的豁达,强调当下与张少府、楚城韦公相聚的欢愉,丰富了诗歌情感层次。
3. 分段赏析
开篇“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回溯往昔在扬州的生活。彼时,诗人潦倒漂泊于江湖,借酒消愁,穿梭于秦楼楚馆,与众多美女相伴,过着看似浪漫却放浪形骸的日子。其次,“楚腰纤细掌中轻”巧妙嵌入两个经典典故,“楚腰”源于《韩非子・二柄》中“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的记载,形容美人腰肢之纤细;“掌中轻”则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据《飞燕外传》所述,她身轻如燕,能于掌上翩翩起舞。从表面看,这两个典故是对扬州妓女绝美风姿的夸赞,可若细品“落魄”一词,便能洞察诗人内心对自身沉沦下僚、寄人篱下这一窘迫境遇的强烈不满。因此,他对那段放荡生涯的追忆,并非是充满惬意的回味,而是夹杂着无奈与不甘。接着“十年一觉扬州梦”,此句宛如一声发自肺腑的沉重慨叹。乍看突兀,实则与前两句诗意紧密相连。“十年”与“一觉”在同一句中形成鲜明对照,“十年”凸显时间的漫长,“一觉”则强调时光飞逝如梦幻泡影,两者对比,愈发凸显出诗人内心感慨之深切。而这份感慨的核心凝聚在“梦”字之上,往昔沉湎酒色、放浪形骸的生活,表面繁华热闹,实则内心烦闷抑郁。这既是一段痛苦不堪的回忆,也是诗人在醒悟后滋生出的感伤之情,此即诗人试图排遣的“怀”。转瞬十年已逝,曾经的扬州岁月恍然间仿若一场缥缈大梦。最后“赢得青楼薄幸名”,这句诗意为诗人最后甚至遭到自己曾迷恋的青楼女子埋怨,指责其薄情负心。“赢得”二字,看似调侃,内里却饱含辛酸、自嘲与悔恨。这无疑是对“扬州梦”的再度否定,全诗以一种看似轻松诙谐的笔触书写,然而诗人的精神世界实则极为抑郁。十年光阴,在人的一生中占据相当比重,可诗人却深感自己一事无成,毫无建树。
4. 作品点评
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指出,绝句创作常以第三句为关键,第四句顺势拓展诗意。杜牧的这首绝句,把这一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诗以追忆往昔开启,前两句平静叙事,缓缓勾勒出过往生活场景,为后续情感抒发筑牢根基。后两句笔锋一转,直抒胸臆,将“遣怀”的主旨表露无遗。其中,三、四句是情感核心,而首句“落魄江湖载酒行”则是情感的源头,因落魄而借酒消愁,为全诗定下基调。不过,前人解读此诗时,常片面聚焦于诗人“繁华梦醒,忏悔艳游”。实则不然,杜牧的“扬州梦”经历,与他仕途不顺紧密相连。政治抱负难以施展,内心压抑痛苦,才借声色犬马排解。所以,诗中既有对过去放纵生活的悔意,更饱含着对往昔如梦般经历的恍惚感,回首往昔,满是不堪与无奈,全方位展现出诗人复杂且深沉的心境。
# 情至,语自耿耿。
明陆时雍《唐诗镜》
# 韵事绝调。
清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 《诗境浅说续编》此诗着眼在“薄幸”二字。以扬邵名都、十年久客,纤腰丽质,所见者多矣而无一真赏者。不怨青楼之萍絮无情,时反躬自嗟其薄幸,非特忏除绮障,亦待人忠厚之旨。
近代俞陛云
# 才人不得见重于时之意,发为此诗,读来但见其傲兀不平之态。世称杜牧诗情豪迈,又谓其不为龊龊小谨,即此等诗可见其概。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亦风流,亦落拓。后人谓小杜忆妓,多于忆民,大约指此。
清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 牧少隽,性疏野放荡,虽为检刻,而不能自禁。会丞相牛僧孺出镇扬州,辟节度掌书记。牧供职之外,唯以宴游为事。……又自以年渐迟暮,常追赋《感旧》诗曰:“落魄江湖载酒行……
唐高彦休《唐阙史》
上一篇:唐·白居易《花非花》
下一篇: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