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
·
kuài
·
·
bié
qíng

朝代:元作者:关汉卿浏览量:3
sòng
bié
xīn
nán
shě
diǎn
xiāng
shí
jué
píng
lán
xiù
yáng
huā
xuě
yòu
xié
shān
yòu
zhē
rén

译文

自从那天送你远去,我心里总是对你难分难舍,一点相思情在心中萦绕不绝。记得送别时我斜倚着栏杆目送你远行,衣袖上飘着雪花。小溪倾斜,山峦遮挡着,人离去了。

逐句剖析

"自送别":自从那天送你远去,

"心难舍":我心里总是对你难分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一点相思情在心中萦绕不绝。

# 绝:断。

"凭阑袖拂杨花雪":记得送别时我斜倚着栏杆目送你远行,衣袖上飘着雪花。

# 凭阑袖拂杨花雪:写主人公靠着阑干,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视线。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

"溪又斜":小溪倾斜,

# 斜:此处指溪流拐弯。

"山又遮":山峦遮挡着,

"人去也":人离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吕·四块玉·别情》是元代关汉卿创作的小令。此曲以女子口吻,描写离别情绪,展现其送别情人后的相思之情。通过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手法,如“自送别,心难舍”直表不舍,“凭阑袖拂杨花雪”借景烘托。在结构上有两个时间点与场景转换,今昔对比,更添相思愁绪。全曲语言平易,却细腻地刻画了女子深情,其多义性更增韵味,在描写男女离别相思的元曲中,以质朴真切、婉转多味的风格独树一帜,给人言尽意无穷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关汉卿(1230?~1300?),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又有祁州(今河北安国)人、解州(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镇)人诸说。约生于金末,卒于元。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方面地揭示了金元时代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等多种典型的妇女形象。剧作大多结构完整,情节生动,曲词本色而精练。所作杂剧今知有六十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十多种,《哭香囊》《春衫记》《孟良盗骨》三种仅存残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别具韵味的小令,采用代言体的形式,细腻入微地刻画了女子的相思情愫,它被收录在元杨朝英所辑的《太平乐府》以及明无名氏所辑的《乐府群珠》之中。关汉卿在创作以女子相思为主题的小令方面颇为擅长,此作便是其众多佳作中的一篇。作者巧妙地截取了女子送别亲人后,却仍伫立原地、尚未转身归去的这一特定瞬间,通过对这一短暂时刻的深度挖掘与描绘,将女子在送别之后那如潮水般汹涌的相思之苦,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得读者仿佛能真切感受到女子内心深处那份难以言说的眷恋与哀愁,极具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元曲小令,围绕送别后的相思主题展开。描绘女子自送别爱人后,满心不舍,相思之情萦绕心头无绝期。她凭栏而立,用衣袖拂去如雪杨花,渴望视线不受阻挡能看到爱人。但眼前只有蜿蜒溪水与层叠山峦,爱人已远去不见。此曲借女子动作、心理及景物,营造出伤感氛围,深刻表达其对爱人的相思之苦与离别后的失落。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如“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直接表达出女子送别爱人后内心的不舍以及相思之情的绵绵无尽,毫不掩饰地抒发了真挚的爱情和缠绵的相思。双关​​:“凭阑袖拂杨花雪”中“杨花雪”既点明了季节为暮春(杨花如雪的时节),又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和离思之情。暮春时节容易引发人们的离愁别绪,而杨花飞舞的景象也烘托出女子内心的惆怅。

3. 分段赏析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此句以直白之语,道出女子自与爱人分别后,内心满溢的不舍之情。那一缕相思,看似细微,却如丝线般连绵不绝,萦绕心头,不知何时方休。作者借女子之口,将这份缠绵真挚的爱意袒露无遗。曲从别后着笔,言辞质朴平实,然而不难想见,送别之际已然“难舍”,别后回想起,心情更是久久难平。“一点”相思,看似轻描淡写,“几时绝”却又将这相思的无尽之感推向深处,着重突出了别情的缱绻缠绵,这种细腻的表达,更显情之真切,恰似藕断丝连,韵味悠长。“一点相思几时绝”无疑是全曲的核心,它定下了整首曲子描写与抒情的基调,让开篇的三句更为生动形象,将女子的相思之情渲染得愈发浓烈。“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蕴含两层深意。其一,点明时令乃是暮春,杨花纷纷扬扬,如雪飘落,此季本就极易撩拨起人们心中的离情别绪,或许还暗合苏轼《少年游》中“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所营造的那种饱含别离意味的情境。其二,表明女子所处之地设有阑干,想必是高楼之上。由此可知,女子独自登上高楼,已然伫立许久,以至于杨花沾满衣襟,不得不频频用衣袖去拂拭。而末尾的“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三句,描绘的显然是送别时的场景。其与前文的关联存在多种解读方式。一种理解为顺承关系,女子凭栏远眺,望着爱人离去的方向,心中不禁涌起阵阵哀伤,“人去也”三字,宛如历经痛苦后的深沉喟叹。另一种则可看作逆挽之法,作者在结构布局上采用倒叙,犹如晏几道《鹧鸪天》中“从别后,忆相逢”的写法。

4. 作品点评

关汉卿还作有一首小令《沉醉东风五首》其一,其中写道:“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将其与此诗相参照便会发现,二者虽都围绕离别展开,但本诗独具特色,是以看似平淡质朴的语言,传递出如潺潺溪流般绵绵无尽的情感。这种表达风格,在关汉卿众多小令作品里,别有意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袖拂杨花雪”,一方面写出女子唯恐杨花挡着视线的微妙心理,另一方面也含有“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之意。末尾三句“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别有风致,女子满希望能再看到离人,但溪水、高山将离人遮挡,那种失望后的怅惘之情,都凝聚在“人去也”这无可奈何的长叹之中,她这时完全陷入痛苦的沉思之中。这支曲语句平易,自然朴实,末句饶有意味,发人深省。

不详信阳师范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王忠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关汉卿《双调·大德歌·冬景》

下一篇:元·王哲《浣溪沙·耕熟晶阳一段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