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飘飘":寒风飘飘,
"雨潇潇":冷雨潇潇,
"便做陈抟睡不着":就是那能睡的陈抟也睡不着。
# 便做陈抟睡不着:由于思人心切,导致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便,就算,即使。陈抟,五代宋初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名“希夷先生”,曾修道于华山,常一睡百天不醒。
"懊恼伤怀抱":说不完的烦恼和愁苦伤透了心怀,
"扑簌簌泪点抛":伤心的泪水扑簌簌地像断线珍珠飞抛。
# 扑簌簌:眼泪禁不住纷纷下落的样子。簌簌,用以状声。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秋蝉烦噪罢了蟋蟀又叫,
#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白天秋蝉不断地鸣叫刚罢,蟋蟀接着在夜间又叫个不停。蛩,蟋蟀,又名促织。
"淅零零细雨打芭蕉":淅淅沥沥的细雨轻打着芭蕉。
# 芭蕉:植物名,亦作巴蕉。,淅零零:细雨纷纷飘落的声音。
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关汉卿(1230?~1300?),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又有祁州(今河北安国)人、解州(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镇)人诸说。约生于金末,卒于元。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方面地揭示了金元时代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等多种典型的妇女形象。剧作大多结构完整,情节生动,曲词本色而精练。所作杂剧今知有六十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十多种,《哭香囊》《春衫记》《孟良盗骨》三种仅存残曲。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散曲小令,也是一首闺怨曲。描绘了女主人公因思念远方之人而生的烦恼,以秋声写心声,情景相生,展现出直率委婉交织的真挚情感。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动衬静,“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以秋蝉、寒蛩的聒噪和细雨打芭蕉的声响,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窗外喧嚣更显屋内形单影只,强化其久别相思的愁苦心境。叠词:“风飘飘,雨潇潇”中“飘飘”“潇潇”,生动描绘风雨交加的动态,增添韵律感;“扑簌簌泪点抛”“淅零零细雨打芭蕉”,“扑簌簌”凸显泪水滚落,“淅零零”摹写细雨声,细腻展现人物情感与环境氛围。用典:在“便做陈抟睡不着”中,关汉卿借陈抟善睡的典故,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著名道士,隐居华山,以嗜睡闻名,相传能一睡数月不醒。表现女主人公被愁绪折磨的状态,言外之意是,即便如陈抟这般嗜睡之人,面对相思之苦也难以入眠,将抽象的愁思具象化,突出其内心的煎熬。以景结情:结尾“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以秋夜蝉鸣、蛩叫、雨打芭蕉之景收束,景语皆情语,将女主人公的离思之苦融入萧瑟秋景,余韵悠长,深化愁苦主题。
3. 分段赏析
“风飘飘,雨潇潇”两句是描绘秋景的开篇。“飘飘”“潇潇”运用双声叠韵,生动地表现出风雨交加的情景,风声雨声交织,如同一幅动态的画面,营造出一种空寂、凄凉的氛围。这两个词不仅从听觉上给人以强烈的感受,而且在视觉上也让人仿佛看到风雨飘摇的景象,为女主人公的出场奠定了愁苦的基调。“便做陈抟睡不着”一句是紧承前两句的抒情。这里借陈抟老祖的典故,极言女主人公被愁苦的情思所困扰。陈抟是五代时在华山修道的高人,以能睡著称,而女主人公即便如陈抟般能睡,此时也难以入眠,可见她心中的愁绪之深,已到了无法排解的地步,生动地展现出她内心的煎熬。“懊恼伤怀抱”一句直接抒发女主人公的情感。“懊恼”一词准确地表达出她因思念远方之人而产生的烦恼、悔恨等复杂情绪,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她的内心充满痛苦,“伤怀抱”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愁苦对她心灵的伤害,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她的悲伤。“扑簌簌泪点抛”一句是对女主人公悲伤情绪的具体呈现。“扑簌簌”形象地写出了泪水掉落的状态,仿佛能听到泪水滴下的声音,一个“抛”字,更显女主人公情绪的失控,她的悲伤如决堤的洪水,无法抑制,通过这一细节描写,将她内心的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一句继续写景。秋蝉的鸣叫刚刚停止,寒蛩又开始啼叫,蝉噪蛩鸣此起彼伏,构成了一种单调而又凄凉的声音环境。这两种昆虫的叫声在秋天本就带有一种萧瑟之感,它们的交替鸣叫,更衬托出女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寂静和她内心的孤独,进一步强化了她的愁苦之情。“淅零零细雨打芭蕉”一句是整首小令的结尾写景句。“淅零零”描绘出细雨飘落的声音和状态,细雨轻轻敲打在芭蕉叶上,发出单调的声响。芭蕉在古代诗词中常与愁绪相关联,雨打芭蕉的声音,如同女主人公内心的愁绪在不断地被敲击、放大,外界的景物与她内心的情感完全融合,将她的离思之苦推向了高潮,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深深的触动。
4. 作品点评
此曲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中间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相生,交织成篇,加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大大提高了艺术感染力。
# 这样一来,前后写景,中间写情,情景交融,可以说天衣无缝了。另外,通首由于长句皆为单式句和几组叠字复词的运用,以及几个衬字和“懊恼”“泪点”“细雨”等上去声的配合,使得音调在明快中有婉转悠扬之致,曲和诗词风格的异同,因此也表现得很显然。
不详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曾永义《黑暗时代的自由颂——元人散曲》
# 这支小令一开始就把人引到一种悲凄的气氛之中。“风飘飘,雨潇潇”,一派肃杀秋景,思念远去情人的少妇怎不倍增悲凉。“便做陈抟睡不着”,陈抟是北宋时隐士,隐于华山,相传一睡百日不起。少妇为相思所苦,即使她这时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夸张手法的运用写出少妇忧思之深。思夫之愁苦,不惟使她难以入睡,而且“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懊恼、伤心以致落泪,其心境的凄凉可想而知。末尾两句,以悲凄的秋景烘托出少妇的寂寞和孤独。蝉蛩啼鸣,雨打芭蕉,最易使人伤感,自然界景物之寒映衬着女主人公内心之苦,使少妇的愁丝恨缕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小令抓住秋这一特定时令,极写秋景之悲,烘托人物之思,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不详信阳师范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王忠阁《元曲大辞典》
上一篇:元·赵雍《烛影摇红·新绿成阴》
下一篇:元·丁鹤年《劳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