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光阴如梦蝶":人的一生不过百岁,就像庄周梦蝶,
# 如:一作“一”。
"重回首往事堪嗟":再回头想想往事实在令人慨叹。
"今日春来":今天春天才来,
"明朝花谢":明天早上春花就谢了。
"急罚盏夜阑灯灭":赶紧地行令劝酒,夜晚将尽,灯就要灭了。
# 夜阑:夜晚将尽。
"想秦宫汉阙":想一想那些秦朝的宫殿和汉朝的城阙,
# 秦宫汉阙:秦代的宫殿和汉代的陵阙。
"都做了蓑草牛羊野":只是生满了杂草,变成了放牧牛羊的荒野。
"不恁么渔樵没话说":不是如此的话,渔翁和樵夫倒没有聊天的话题了。
# 恁:如此,这般。
"纵荒坟横断碑":那些断碑横七竖八地倒在荒坟堆上,原来上面龙飞凤舞般的文字也面目全非,
"不辨龙蛇":辨不清楚了。
# 龙蛇:这里指刻在碑上的文字。古人常以龙蛇喻笔势的飞动。
"投至狐踪与兔穴":最终成了狐狸出没的地方和兔子的洞穴,
# 投至:及至,等到。
"多少豪杰":多少英雄豪杰的坟地都是如此。
"鼎足三分半腰折":三国鼎立中途便夭折,
# 鼎足三分半腰折:一作“鼎足虽坚半腰里折”。
"魏耶":最后胜利的是魏呢,
"晋耶":还是晋呢?
"天教你富":即便是上天让你富足,
"莫太奢":你也不要过于奢侈。
"无多时好天良夜":并没有多少好日子良夜美时。
# 好天良夜:好日子,好光景。
"看钱儿硬将心似铁":看钱奴心肠硬得像铁,
# 看钱儿:元代郑廷玉在杂剧《看钱奴》中塑造的一个从贫民变成富翁而为富不仁、爱财如命、悭吝刻薄的人物形象。一作“富家儿”。
"空辜负锦堂风月":白白地辜负了华美的堂舍和那无边的风月。
# 锦堂风月:富贵人家的美好景色。此句嘲守财奴情趣卑下,无福消受荣华。锦堂,用宋代韩琦在相州故乡筑昼锦堂的故事,泛指富贵人家的宅第。
"眼前红日又西斜":眼前的红日,又要快速西沉了,
"疾似下坡车":快得像是急速滚落的下坡车。
"晓来清镜添白雪":早上对着镜子发现头发又添了许多白色的,
# 白雪:喻白发。
"上床与鞋履相别":晚上一上床说不定就是和鞋袜永别,第二天就不用再穿它了。
"休笑鸠巢计拙":别嘲笑鸠鸟自己笨不会搭窝,
# 鸠巢计拙:指不善于经营生计。
"葫芦提一向装呆":哪里知道它其实稀里糊涂从来是装傻。
# 葫芦提:糊糊涂涂。
"名利竭":不追求名利,
"是非绝":也就没有是非缠身了。
"红尘不向门前惹":红尘中的烦心事也不会到自家门前,
"绿树偏宜屋角遮":只要把绿树栽在屋角让它遮阴挡凉,
"青山正补墙头缺":院墙破损了,就让青山补上缺损之处吧,
"更那堪竹篱茅舍":再加上竹子编插的篱墙,茅草铺顶的屋舍。
"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静静的夜里听到蛐蛐儿的叫声,这时睡觉才觉得踏实宁帖,
# 宁贴:平静,安静。,蛩吟:蟋蟀叫。蛩:蟋蟀。
"鸡鸣时万事无休歇":待到五更鸡鸣时,乱七八糟的事就又纷至沓来,没有时间休息。
"争名利何年是彻":这人间争名夺利的事,何年是个了结呢?
# 彻:了结,到头。
"看密匝匝蚁排兵":密密麻麻的蚂蚁,又在排兵布阵了,
"乱纷纷蜂酿蜜":乱纷纷的蜜蜂又在酿蜜了,
"闹攘攘蝇争血":闹闹嚷嚷的苍蝇又要去争抢污血了。
"裴公绿野堂":裴度饮酒论诗的绿野堂,
# 裴公:唐代的裴度。他历事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五朝,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者二十年,眼见宦官当权,国事日非,便在洛阳修了别墅“绿野堂”,和白居易、刘禹锡在那里饮酒赋诗。
"陶令白莲社":陶渊明雅聚的白莲社。
# 陶令:东晋的陶潜。因为他曾经做过彭泽令,所以被称为陶令。相传他曾经参加晋代的慧远法师在庐山虎溪东林寺组织的白莲社。
"爱秋来时那些":我喜欢的是这些,到秋天时:
"和露摘黄花":带着露水采摘菊花,
"带霜烹紫蟹":带着白霜烹煮紫蟹,
"煮酒烧红叶":用红色的枫叶煮酒,
"想人生有限杯":人的一生只有那有限的几杯酒,
"浑几个重阳节":还能过几个重阳登高节?
"人问我顽童记者":我告诉孩子们哪,听好记住了:
"便北海探吾来":就是好客的孔北海来探望我,我也不见,
# 北海:东汉的孔融。他曾出任过北海相,所以后世称为孔北海。他尝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道东篱醉了也":你们就告诉他说,我马东篱喝醉了。
# 东篱:指马致远自己。他慕陶潜的隐逸生活,因陶潜《饮酒》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乃自号为“东篱”。
“元曲四大家”之一
马致远(1251?~1321?),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戏曲创作以格调飘洒脱俗,语言典雅清丽著称。杂剧或写历史兴亡之爱国主题,或写士人怀才不遇之穷愁困顿,多数则写隐居乐道、神仙道化,以寄孤愤。散曲多写景纪行、叹世归隐之作。风格皆豪放清逸。马致远终生致力于剧曲创作,所作杂剧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青衫泪》及与人合写的《黄粱梦》七种,其中《汉宫秋》最为著名。散曲有辑本 《东篱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散曲,也是一组咏史抒怀曲。介绍了作者以时光易逝、朝代更迭、世人追名逐利等为切入点,描绘了人生如梦幻般短暂、历史繁华终成荒芜、贪奢守财者辜负生活真趣、世人在名利场中如蚁蜂蝇般忙乱的景象,体现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对历史兴衰的思考、对贪慕名利行为的批判以及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营造了沧桑悲凉又不失闲适超脱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欲超脱世俗烦忧、珍惜当下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
2. 分段赏析
【夜行船】“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人生百年,不过如庄周梦蝶般虚幻,回头望去,过往种种皆成可叹之事。此处以“梦蝶”典故喻时光易逝,暗含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今日春来,明朝花谢。”今日尚见春景明媚,明日便见百花凋零。以季节更替的迅捷,具象化时光的流逝,极言光阴荏苒、好景难留。“急罚盏夜阑灯灭。”趁着夜深灯未灭,快斟酒畅饮吧!“急罚盏”是劝酒之态,实则是借及时行乐的表象,道尽对生命短促的无奈,待灯灭夜尽,便再无饮酒赏景的时机了。【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遥想秦汉时期的宫阙楼阁,如今都化作了长满衰草、放牧牛羊的荒野。以“秦宫汉阙”代指往昔繁华,与“蓑草牛羊野”的荒凉形成强烈对比,叹朝代更迭、荣华成空。“不恁么渔樵无话说。”若不是这般兴衰更迭,渔夫樵夫便少了闲谈的话头。看似调侃,实则借“渔樵”点明历史不过是普通人茶余饭后的闲聊,暗含对功名富贵的讽刺。“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纵然荒坟前横卧着断碑,上面的碑文也已模糊不清,连龙蛇般的字迹都难以辨认。以“断碑”“不辨龙蛇”体现了昔日英雄功业终随时间消亡。【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等到英雄的墓地沦为狐兔的巢穴,才知世间曾有多少豪杰都已化为尘土。“狐踪兔穴”写墓地荒芜,“多少豪杰”这句则以反问的形式强调虽然英雄辈出,却终难抵挡岁月侵蚀。“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晋耶?”三国鼎立的局势虽看似坚固,中途却轰然崩塌——最终是曹魏胜了,还是司马晋得了天下?以“魏耶?晋耶?”的疑问,更加强调了“无论谁主沉浮,终成过眼云烟。”【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纵使上天让你富贵,也莫要过度奢侈——人生哪有多少良辰美景可供挥霍?以直白的劝诫,批判贪奢之风,暗含“乐极生悲”的警示。“看钱儿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那些视财如命的守财奴,心肠硬如铁石,只知聚敛财富,却白白辜负了华堂之中的风月美景。“看钱儿”直指贪财者,“空辜负”则点明其因小失大,终难享生命真趣。【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眼前的红日又向西边倾斜,飞逝的速度如同下坡的车轮般迅猛。以“下坡车”比喻时光疾驰,直观展现岁月不待人的紧迫感。“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清晨对镜,忽见白发又添几缕;夜晚脱鞋上床,仿佛与鞋履暂别——生怕次日再难穿上。“添白雪”写衰老,“与鞋履相别”以日常细节喻生命无常,语浅而意深。“休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莫要笑人如鸠鸟筑巢般笨拙,不如索性糊里糊涂、装痴卖傻。“鸠巢计拙”典出《诗经》,指人不善营生;“葫芦提”即糊涂,此句是对世人的反讽,诗人主张以“装呆”逃避世俗。【拨不断】“名利竭,是非绝。”抛却名利之心,断绝是非之争。以短句斩钉截铁地表明超脱之志,为下文归隐生活张本。“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门外再无红尘纷扰,屋角有绿树遮蔽,墙头缺处恰被青山补足,更何况还有竹篱环绕的茅舍。以“绿树”“青山”“竹篱茅舍”勾勒出清幽的归隐图景,用“偏宜”“正补”等词写自然与居所的和谐,尽显田园之乐。【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蟋蟀吟罢,方能睡个安稳觉;雄鸡一唱,世间万事又纷纷扰扰。以“蛩吟”“鸡鸣”点明昼夜交替,对比“宁贴”与“无休歇”,叹世人在忙碌中不得安宁。“争名利何年是彻?”争名夺利,何时才是尽头?以反问的形式来强调诗人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你看那世人争名逐利,如同密密麻麻的蚂蚁排兵布阵,又似乱纷纷的蜜蜂奔忙酿蜜,更像闹哄哄的苍蝇争抢血食。以“蚁”“蜂”“蝇”三个极具画面感的比喻,辛辣讽刺世人趋利若鹜的丑态,淋漓尽致。“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不如学裴度在绿野堂中隐居,或像陶渊明加入白莲社超脱尘俗。“裴公”指唐代裴度,曾建绿野堂退隐;“陶令”即陶渊明,“白莲社”为晋代佛教社团,此处借典故表明归隐之志。“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最爱秋日里的这些乐事:带露采摘菊花,霜天烹食紫蟹,燃红叶煮酒品饮。“摘黄花”“烹紫蟹”“烧红叶”以三句铺陈秋日雅事,色彩鲜明,意境闲适,尽显自然之趣。“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生能有多少杯酒可饮,又能经历几个重阳节?以“有限杯”“几个重阳节”再次感慨人生短暂,劝人珍惜当下的闲适时光。“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若有人问起我,让童子这样回答:即便孔融(北海)来探访,就说“东篱”我已醉倒了。“北海”指汉末孔融,以才名著称;“东篱”是马致远自号,此句以“醉了”表明拒世归隐的态度,暗含对世俗应酬的不屑,收束全篇而余韵悠长。
3. 作品点评
这套曲子直截了当地批判了封建社会追逐名利的价值观,字里行间满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带着浓浓的消极厌世情绪。作者像是把心里的矛盾都摊开了给人看——一边不满现实,一边又找不到出路,只能借曲子宣泄苦闷。这种真实的内心剖白,让曲子历经岁月依然能引发共鸣。曲子读起来大气洒脱,有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行文节奏自然流畅,情节设计也很巧妙。
下一篇:元·王哲《如梦令·九七门开八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