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儿待":一片真心待你,
"休做谎话儿猜":切莫把我的话当作谎话猜疑。
"不信道为伊曾害":不信我说曾为你相思成疾。
"害时节有谁曾见来":纵然病痛难忍时,又有谁亲眼见过?
"瞒不过主腰胸带":可这日渐消瘦的身形容貌,连贴身的主腰胸带都掩饰不住。
“元曲四大家”之一
马致远(1251?~1321?),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戏曲创作以格调飘洒脱俗,语言典雅清丽著称。杂剧或写历史兴亡之爱国主题,或写士人怀才不遇之穷愁困顿,多数则写隐居乐道、神仙道化,以寄孤愤。散曲多写景纪行、叹世归隐之作。风格皆豪放清逸。马致远终生致力于剧曲创作,所作杂剧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青衫泪》及与人合写的《黄粱梦》七种,其中《汉宫秋》最为著名。散曲有辑本 《东篱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双调小令,也是一首爱情题材的散曲。作品以少女口吻,直白表达了对恋人“实心儿待”的诚挚心意,试图消除对方的疑虑;同时借“主腰罗带”因相思而变松的细节,展现了无人知晓的消瘦苦楚,传递出深挚的爱恋与相思之情。
2. 分段赏析
开篇“实心儿待,休做谎话儿猜”,以口语化的表达直抒胸臆。“实心儿”三字掷地有声,将一片赤诚毫无保留地托出;“休做谎话儿猜”则带着几分急切的辩解,像是对着爱人撒娇般的恳求,简单两句便勾勒出女子真挚而略带委屈的情态,全无半点矫饰。“不信道为伊曾害”一句,承接前文的坦诚,语气中添了几分嗔怪。“为伊曾害”直白点出因思念对方而深陷相思之苦,“不信道”三字既像是对爱人不解心意的抱怨,又藏着一丝“你竟不知我情深至此”的委屈,将爱恋中的痴缠与执着和盘托出,情感浓度陡然提升。“害时节有谁曾见来?”以反问消解可能的质疑,看似示弱,实则暗藏机锋。相思之苦本是内心隐秘的煎熬,确难有“见证者”,这句反问既合乎情理,又带着几分俏皮的狡辩,让女子的形象更显生动,她不与爱人争辩“是否曾害”,反倒让真情更具说服力。结尾“瞒不过主腰胸带”堪称神来之笔,以具象之物证抽象之情。“主腰胸带”是贴身衣物,其松紧变化最能体现身体的消长,女子以腰带为证,说明相思之苦已深切到无法掩饰的地步。此前的“有谁曾见”在此处有了答案:无需旁人见证,这日渐宽松的腰带便是最诚实的证据,既巧妙又极具生活气息,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