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杯深":酒杯深,
# 酒杯深:指酒斟得很满。
"故人心":这是老朋友的心,
"相逢且莫推辞饮":相逢就喝从来也不推辞而开怀畅饮。
"君若歌时我慢斟":你如果吟诗作赋,我也慢慢自酌自饮,
# 歌:这里指即席吟诗或放声歌唱。
"屈原清死由他恁":屈原因为坚持清白投江而死就任凭他恁么做,
# 由他恁:由他去。恁,如此。,清死:坚持清白的节操而死。
"醉和醒争甚":喝醉的和清醒的还有什么可争论!
“元曲四大家”之一
马致远(1251?~1321?),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戏曲创作以格调飘洒脱俗,语言典雅清丽著称。杂剧或写历史兴亡之爱国主题,或写士人怀才不遇之穷愁困顿,多数则写隐居乐道、神仙道化,以寄孤愤。散曲多写景纪行、叹世归隐之作。风格皆豪放清逸。马致远终生致力于剧曲创作,所作杂剧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青衫泪》及与人合写的《黄粱梦》七种,其中《汉宫秋》最为著名。散曲有辑本 《东篱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元曲,也是一首隐逸诗。作品通过描绘与友人酣饮的场景,以酒为媒抒发了元代文人面对社会动荡时的复杂心境,体现了对现实的疏离感与超脱世俗的处世态度,同时暗含对忠贞气节的反思。
2. 分段赏析
此曲正是马致远乱世心绪的写照。“酒杯深”三句,表面写酒友相契之趣,实则暗含借酒遁世之悲——唯有深杯斟满,方能暂忘这颠倒乾坤。当故友歌吟世事,他却“慢斟”自饮,看似疏离,实则是对世道人心的透彻领悟:既已看穿这醉醒难辨的浊世,何须多言?末句“屈原清死由他恁”的激愤之语,既是对先贤殉道选择的疏离,更是对自我生存哲学的辩护。在作者看来,屈原的“清醒”与文人的“醉眼”,恰似冰炭不同炉,何须强争短长?这看似放浪形骸的醉语,实则是元代文人面对异族统治时普遍的精神困境——既不屑屈从新朝,又无力回天,唯有以醉眼冷观,在混沌中坚守最后的清醒。
上一篇:元·陈孚《琼花图》
下一篇:元·徐再思《双调·蟾宫曲·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