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门前柳影兰舟":门前柳荫下系着兰舟,
# 系门前柳影兰舟:“系门前”二句:将小船系在门前的柳荫下,身披蓑衣在烟雾缭绕中吟咏。柳影:柳阴。
"烟满吟蓑":暮霭笼罩着蓑衣,
# 吟:吟咏。
"风漾闲钩":微风吹拂着钓钩。
# 风漾闲钩:钓鱼的鱼钩在轻风吹拂的河面微微地荡漾。漾:水波摇动的样子。
"石上云生":石上云雾升腾,
"山间树老":山间老树摇曳,
"桥外霞收":桥外晚霞渐收。
# 桥外霞收:天边的晚霞渐渐消失。
"玩青史低头袖手":浏览青史只是低头沉思,如袖手旁观,
# 袖手:藏手于袖。言闲适貌,或不欲参与。,青史:古时用竹简记事,所以后人称史籍为青史。
"问红尘缄口回头":问起世事则闭口不谈,赶快回头。
# 缄口:闭口不言。
"醉月悠悠":沉醉于月色中悠悠度日,
"漱石休休":看流水永无休止地冲洗着石头,
# 漱石:水冲洗石头。
"水可陶情":水可以陶冶性情,
"花可融愁":花可以消解忧愁。
# 融愁:消除愁闷。
元代散曲家
吴西逸(?~?),元代散曲家。吴西逸大约生活在元仁宗延祐末前后,生平事迹并不明确。其散曲内容多写自然风光、离愁别恨或个人的闲适生活。从艺术表现上看,吴西逸善于锤炼字句,对仗精工,特别重视意象的选择提炼与意境的构置。就曲作风格而言,其曲或清新秀丽,或妩媚华雅,皆与张可久为近,是元散曲中典型的清丽派曲家风致。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作品“吴西逸之词,如空谷流泉”。作品有〔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越调·天净沙〕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隐居生活的元代散曲,描绘了作者隐居山间的生活场景,有门前柳下系舟垂钓,山间云生树老、桥外霞收的自然景色,还表达了作者玩读青史、不问红尘,沉醉于山水间以陶情融愁的心境。借山水、读书等景象写出了作者避世隐居、寄情山水的闲适与淡然。
2. 分段赏析
“系门前柳影兰舟,烟满吟蓑,风漾闲钩。石上云生,山间树老,桥外霞收”这几句是对隐居环境和生活场景的描写。“系门前柳影兰舟,烟满吟蓑,风漾闲钩”,描绘出作者门前柳树下系着小船,身披蓑衣在烟雾弥漫中吟诗垂钓,微风轻拂着钓钩的画面,一个“闲”字,凸显出作者悠然自在、志不在鱼的闲适心境。“石上云生,山间树老,桥外霞收”,从不同角度展现山间景色,岩石上云雾缭绕,山间古树苍劲,桥外晚霞渐渐消散,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古朴自然的氛围,为后文作者的情感抒发做铺垫。“玩青史低头袖手,问红尘缄口回头。醉月悠悠,漱石休休,水可陶情,花可融愁”这部分转向作者的情感与态度表达。“玩青史低头袖手,问红尘缄口回头”,写作者阅读历史书籍时,只是低头旁观,不做过多评判;面对尘世之事,则选择闭口不谈,转身回避,体现出作者对世事的疏离和避世心态。“醉月悠悠,漱石休休,水可陶情,花可融愁”,进一步阐述作者在隐居生活中的惬意感受,沉醉于悠悠月色,以漱石为乐,认为山水可陶冶情操,鲜花能消融忧愁,将作者寄情山水、享受隐居生活的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3. 作品点评
这首散曲的语言平实自然,不着痕迹。其质朴清逸的艺术格调,与所描绘的林泉隐居生活相得益彰,作者深厚的艺术涵养,于平淡的笔触间悄然流露。在遣词造句上,作者功力不凡。以“风漾闲钩”为例,一个“漾”字,便将微风轻拂之姿,以及渔翁闲适、意不在鱼的神态,生动展现,韵味悠然,精妙传神。曲中的对仗工整自然,毫无雕琢之迹,尽显流畅和谐。诚如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评价,“吴西逸之词,如空谷流泉”,此评精准地道出了该曲的神韵。
# 此曲写山间烟云景色,抒发醉心自然、远身避祸的情怀。写景细腻,曲辞高雅淡远,一如空谷流泉。抒怀感情郁闷,“玩青史”一联见其心境。末四向写其放情山水,也可想见其迫不得已、无可奈何的际遇。
不详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邓元煊《元曲:彩图版》
上一篇:元·周霆震《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