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石磴小亭边":在茂密树林间的石阶旁,坐落着一座小小的亭子,
"遥望云山隔淡烟":远远望去,云雾缭绕的山峦被淡淡的烟雾阻隔。
# 淡:一作“澹”。
"却忆旧游何处似":不禁让人回忆起旧日的游历,曾经在哪里见过如此相似的景色呢,
# 似:一作是。
"翠蛟亭下看流泉":大概是在翠蛟亭下观赏潺潺流动的泉水之时吧。
元代画家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晚号井西老人,常熟(今属江苏)人。曾为中台察院掾吏,一度入狱,后入全真教,往来杭州、松江等地以占卜谋生。黄公望工书法,通音律,能散曲,擅画山水,得赵孟𫖯指授,宗法董源、巨然,兼参李成法。其喜用书法中的草籀之法,笔意简远逸迈,有水墨和浅绛两种面貌,画作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作品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他与吴镇、倪瓒、王蒙是元代山水画代表画家,合称“元四家”,他们都追求疏淡的意趣,讲究笔墨的表现力,注重水墨的运用,对明、清两代的文人山水画有深远影响。代表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丹崖玉树图》《九峰雪霁图》等。其诗作有如《顾恺之秋江晴嶂图》《苏东坡竹》《荆洪谷楚山秋晚图》等。黄公望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山水画创作经验,撰著了《写山水诀》。
1. 分段赏析
首句“茂林石磴小亭边”,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画面中茂密树林、石阶小径与小亭相依的清幽景致,营造出静谧闲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淡雅的基调;次句“遥望云山隔澹烟”,描绘诗人远眺时,云雾缥缈间云山若隐若现的朦胧之景,“隔澹烟”三字巧妙地将云山的悠远与神秘感展现出来,进一步拓展了画面的空间感与层次感。后两句“却忆旧游何处似,翠蛟亭下看流泉”,由眼前画作之景触发对往昔游历的回忆,诗人将眼前景与昔日在翠蛟亭下观泉的经历相类比,以“何处似”的疑问引发读者联想,含蓄地表达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赋予画作以情感厚度,使题画诗在描绘画面之余,更增添了一份深沉的情思与追忆,景情交融,余韵悠长。
下一篇:元·元好问《摸鱼儿·忆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