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shī
liù
shǒu
sān

朝代:元作者:元好问浏览量:3
shù
qiū
shēng
mǎn
cūn
huāng
jǐng
xián
hóng
shōu
réng
bái
yún
dòng
qīng
shān

译文

树林枝叶交汇,秋意满溢弥漫,荒村笼罩暮色,氛围安闲悠然。彩虹消逝,可骤雨依旧倾洒,云朵飘移,青山刹那映入眼帘。

逐句剖析

"树合秋生满":树林枝叶交汇,秋意满溢弥漫,

# 树合秋生满:这句说:秋风从林间穿过,只听到一片哗哗作响的树叶声。树合:指树木相聚结合成林。生:一作声。

"村荒暮景闲":荒村笼罩暮色,氛围安闲悠然。

"虹收仍白雨":彩虹消逝,可骤雨依旧倾洒,

# 虹收仍白雨:“虹收”这两句写山间变幻不断的天气,意思是说:刚才还是长虹挂天,一下子又变得骤雨如注;乍看上去阴云重重,但阴云随着秋风飘散,蓦地眼前满是苍翠如染的青山。白雨:暴雨。

"云动忽青山":云朵飘移,青山刹那映入眼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居杂诗》是金代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这是第三首。诗作于金元交替之际,彼时社会动荡,诗人借景抒情,以“树合秋生满,村荒暮景闲”勾勒出秋日山居的静谧荒村之景,又用“虹收仍白雨,云动忽青山”,捕捉虹消雨落、云移山现的瞬间变化,展现自然的灵动。元好问诗词素以沉郁著称,此诗于简洁笔触中,融入对时序、自然的细腻感知,也暗含乱世中对宁静山居的珍视,是其伤时感事风格里,体现金元易代背景下文人对自然与世事的观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树合秋生满”,“树合”描绘出树木枝叶相互交织、簇拥的状态,勾勒出秋日山林的茂密形态。“秋生满”则巧妙营造氛围,一个“满”字,将秋意的浓郁、充盈展现,似秋意借树林这一载体,弥漫开来,让人感知到秋日山居特有的氛围感,从静态的景物勾勒,传递出季节与环境交融的不同韵味。次句“村荒暮景闲”,“村荒”点明山村的荒僻特质,是对环境的简洁概括,自带一种远离喧嚣的静谧感。“暮景闲”聚焦傍晚时分的景致与氛围,“闲”字精准,把暮霭笼罩下,山村悠然、舒缓的状态呈现,与“村荒”呼应,营造出荒村暮色里,宁静且安闲的意境,让人仿若置身那古朴、静谧的秋日山村傍晚。第三句“虹收仍白雨”,写雨后景象,“虹收”是彩虹消散,“仍白雨”则是雨未停歇,这一变化捕捉巧妙。彩虹消逝本是雨势渐缓的信号,可“仍白雨”打破常规预期,呈现出雨景的动态延续,以独特的视觉变化,展现自然景象的奇妙瞬间,让人感受到天气变幻的生动与意外。末句“云动忽青山”,“云动”是动态呈现,云朵飘移间,“忽青山”瞬间转换画面——原本可能被云遮蔽的青山,因云动而显现。一个“忽”字,把青山乍现的惊喜、自然变化的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捕捉到刹那间的视觉转换,让静态的青山,因云动而充满生机,凸显自然景色的瞬息万变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赵孟頫《钱唐怀古》

下一篇:元·黄公望《题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