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1
hóng
zhú
qiū
guāng
lěng
huà
píng
qīng
luó
xiǎo
shàn
liú
yíng
tiān
jiē
liáng
shuǐ
zuò
kàn
qiān
niú
zhī
xīng

译文

红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逐句剖析

"红烛秋光冷画屏":红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

#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红:一作银。

"轻罗小扇扑流萤":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

#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天阶夜色凉如水":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

# 天阶:露天的石阶。天,一作“瑶”。

"坐看牵牛织女星":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 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牵牛和织女。,坐看:坐着朝天看。坐:一作“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宫怨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名孤单的宫女在七夕之夜的情景,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她们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运用了烘托等手法,如“银烛秋光冷画屏”通过冷清的画面烘托出宫女的孤寂。前两句写秋夜的冷清与宫女扑打流萤的情景,通过“银烛”“冷画屏”“轻罗小扇”等意象,营造出孤寂的氛围。后两句写宫女仰望牛郎织女星,以“天阶夜色凉如水”进一步渲染秋夜的清凉,以“牵牛织女星”象征她对爱情的感怀与无奈。它不仅展现了宫廷妇女的悲惨命运,也表达了对她们孤独与苦闷的深切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杜牧出身显赫,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他年仅26岁便高中进士,被任命为弘文馆校书郎。他才华横溢,诗文与书法皆名噪一时,还撰写了诸多军事论著,堪称文武双全。然而,这样一位卓尔不群的人才却长期在外地担任幕僚,难免心生失落与沮丧。尽管如此,他并未因此彻底绝望,依然对未来怀有期待与希冀。在《秋夕》一诗中,杜牧借宫女孤寂苦闷的形象,婉转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秋夕》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闺怨诗。这首诗介绍了一名孤单宫妇的生活,描绘了她在秋夜中的孤寂与幽怨。诗中体现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凉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比喻:“天阶夜色凉如水”将夜色比作凉水,形象地描绘了秋夜的清凉与冷寂。“轻罗小扇扑流萤”以“轻罗小扇”比喻宫女,展现了她百无聊赖的生活状态。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深宫生活的画面。在一个秋夜,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芒,为屏风上的图画增添了几分幽冷与暗淡。此时,一位孤单的宫女正用轻罗小扇扑打着飞舞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意味深长,包含三层意蕴:其一,古人认为腐草化萤,虽不科学,但萤火虫常出现在荒草丛生的凄凉之地。如今宫女庭院中竟有流萤飞舞,可见她生活的孤寂与冷清。其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看出她的无聊与寂寞。她无事可做,只能以扑萤来打发孤独的时光,仿佛想驱散包围她的孤冷,却无济于事。其三,宫女手中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日纳凉之物,到了秋天便无用处,因此古诗中常以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子。后两句中,“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渐浓,本该回屋休息。然而,宫女仍坐在石阶上,仰望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与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给牵牛,每年七夕通过鹊桥与他相会一次。宫女久久凝望牵牛织女,夜深仍不愿入睡,因为他们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弦,让她想起自己不幸的境遇,也激发了她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她满怀的心事都寄托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4. 作品点评

诗的第一、三句着力写景,将深宫秋夜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巧妙地将形容词转化为动词,渲染出幽冷孤寂的氛围。“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描绘了夜色的清冷色调,更传递出刺骨的寒意,令人仿佛身临其境。第二、四两句则聚焦于宫女,笔触含蓄而深沉,耐人寻味。诗中虽未直接抒情,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交织的复杂情感却跃然纸上,透过她的孤寂与仰望,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令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有意含蓄者,如《宫词》曰:“银烛秋光冷画屏……”。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

# 小杜《秋夜》宫词云:“银烛秋光冷画屏……”含蓄有思致。星象甚多,而独言牛女,此所以见其为宫词也。

宋曾季狸《艇斋诗话》

# 此诗为宫中怨女作也。牵牛织女,一年一会,秦宫人望幸,至有三十六年不得见者。“卧看牵牛织女星”,隐然说一生不蒙幸,愿如牛女一夕之会,亦不可得。怨而不怒,真风人之诗。

《注解选唐诗》

# 吴逸一评:词亦浓丽,意却凄婉。末句玩“看”字。

明高棅《唐诗正声》

# 杨云:幽怨自见。郭云:小妆点,入诗余便为佳境。落句似浅。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冷然情致。“坐看”不若“卧看”佳。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同弼为直接体。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吴昌祺曰:隽而小。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 崔颢《七夕》后四句公:“长信秋深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此篇点化其意。次句再用团扇事,亦浑成无迹。

清何焯《三体唐诗评》

# 《苕溪渔隐》云:此诗断句极佳,意在言外,其幽怨之情不待明言而见也。敖清江云:落句即牛女会合之难,喻君臣际会之难。

清黄生《唐诗摘钞》

# 烛光屏冷,情之所由生也。扑萤以戏,写忧也。看牛女,羡之也。

《增订唐诗摘钞》

# 亦即“参昴衾裯”之义。但古人兴意在前,此倒用于后。昔人感叹中犹带庆幸,故情辞悉露,此诗全写凄凉,反多含蓄。

《载酒园诗话又编》

# 细腻熨贴,善写秋夕家庭。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 诗中不着一意,言外含情无限。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坐看”二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 此宫中秋怨诗也,自初夜写至夜深,层层绘出,宛然为宫人作一幅幽怨图。

《唐诗评注读本》

# 为秋闺咏七夕情事。前三句写景极清丽,宛若静院夜凉,见伊人逸致。结句仅言坐看双星,凡离合悲欢之迹,不着毫端,而闺人心事,尽在举头坐看之中。

《诗境浅说续编》

# 此亦闺情诗也。不明言相怨之情,但以七夕牛女会合之期,坐看不睡,以见独处无郎之意。

现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下一篇:唐·白居易《得袁相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