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án
shū

朝代:唐作者:陆龟蒙浏览量:1
bìng
xué
gāo
sēng
zhì
chuáng
cái
xiá
fén
xiāng
xián
jiē
guò
tái
huā
rùn
xiǎo
diàn
fēng
lái
xiè
liáng
nán
guó
shū
cuī
dōng
shān
máo
ào
huáng
shēng
píng
wén
dào
shí
jié
shì
wèn
zhōng
lín
fáng

译文

生病时学着高僧的样子安置一张床,刚披上衣服稍得空闲,就立刻焚香。闲置的台阶经过雨打,苔花显得滋润鲜亮,小小的竹席上,风吹过薤叶带来阵阵清凉。南方传来紧急的军事文书,催促军队,穿着粗布衣裳隐居东山,心境比伏羲时代还要安然自适。听说太平盛世没有固定的到来时间,既然如此试问在山林中隐居,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逐句剖析

"病学高僧置一床":生病时学着高僧的样子安置一张床,

"披衣才暇即焚香":刚披上衣服稍得空闲,就立刻焚香。

"闲阶雨过苔花润":闲置的台阶经过雨打,苔花显得滋润鲜亮,

"小簟风来薤叶凉":小小的竹席上,风吹过薤叶带来阵阵清凉。

"南国羽书催部曲":南方传来紧急的军事文书,催促军队,

# 南国羽书催部曲:旧注:时黄巢围广州告急。

"东山毛褐傲羲皇":穿着粗布衣裳隐居东山,心境比伏羲时代还要安然自适。

"升平闻道无时节":听说太平盛世没有固定的到来时间,

# 闻:一作人。

"试问中林亦不妨":既然如此试问在山林中隐居,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闲书》是唐代陆龟蒙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前四句以“置床”“焚香”“苔花”“薤叶”等场景,描绘病中闲居的日常;后四句由“南国羽书”的外界战事,转入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语言自然蕴藉,借生活场景与心境的刻画,表达了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喜爱,以及在动荡中对安宁的追求,画面感与情感表达相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陆龟蒙(?~881?),唐代文学家。字鲁望,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天随子,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曾任湖、苏二州从事,后隐居甫里。陆龟蒙与皮日休为文友,世称“皮陆”。其诗多写景咏物,也有愤慨世事、关心民生疾苦之作。其小品文短小精悍,颇多愤世嫉俗之语。所作散文《野庙碑》等,对社会矛盾和时政弊端多有讽刺揭露。代表作品有《杂讽九首》《村夜二篇》。著有《笠泽丛书》《甫里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抒情言志诗。诗歌介绍了诗人病中如高僧般安处、焚香闲坐,看阶前雨后苔润、感受竹席上风送清凉的闲居生活,又提及南国军情与自身归隐之志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在尘世纷扰中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喜爱与坚守,以及对升平世态的淡然期许。

2. 分段赏析

首联“病学高僧置一床,披衣才暇即焚香”,以“学高僧”“置一床”“焚香”勾勒出诗人病中闲居的状态,“才暇即焚香”透着从容,开篇便定下闲适基调。颔联“闲阶雨过苔花润,小簟风来薤叶凉”转写景物,雨后苔花滋润、风送薤叶凉意,用“润”“凉”两个触觉、视觉词,将雨后闲庭的清新写得具体可感,景中藏着悠然心境。颈联“南国羽书催部曲,东山毛褐傲羲皇”笔锋一转,“羽书催部曲”写外界战事紧迫,与“东山毛褐”的隐居意象形成对比,借“东山”典故(暗指谢安隐居),显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坚守。尾联“升平闻道无时节,试问中林亦不妨”以淡然语气收束,说升平难等,不如归隐山林,将前文的闲居之乐与避世之愿融为一体。全诗由生活到景物,再到心境与志向,层层递进,语言质朴却含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维摩诘卧疾广严大城,世尊遣诸弟子往候,见其室中空无所有,止有一床。今因病中亦学之,特于室中尽出诸物,而独剩床也。“披衣才得”者,病少间也。“焚香”之为言,不作一切闲事,如书亦不看,笔亦不捉之类也。“闲阶”七字,床之所临。“小簟”七字,床之所施。一解四句,皆写一床(首四句下)。如下棋,偏是袖手侍坐人,心中眼中有上上胜着。天下大事,偏是水边树下人,心中眼中有坐致太平之全理。然则胡不试问,而竟成交臂,徒自羽书旁午,却已失之毛褐,可叹也。写到室中空无所有人,正是一代平定天下人,此为仲尼之微言,何意于近体中见之(后四句下)。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三四写室中幽闲之况,即写心中幽闲之趣,以起下四句也。五言世界未宁,六言我独高卧。以我处之,即以升平之事,问之“中林”,亦何妨哉!言下有自任意。

不详《唐诗鼓吹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衍 《醉妆词·者边走》

下一篇:唐·吕岩《六言》

猜你喜欢